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水晶等等。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生活习惯●穿着在藏族集镇与农村,男女上身都以藏袍为主,男子下身穿长裤,妇女下身穿长裙。藏袍大多以氆氇(以牦牛织成的布)、毛料或呢料制成,颜色多为黑、褐或深灰,大襟宽腰,领口袖口镶有花边,因袍长过人,穿时将腰部提起系上腰带。●饮食1.酥油酥油是由牦牛奶或羊奶提炼出来的,营养价值很高。将牦牛奶或羊奶稍微加温,然后倒入“雪董桶”中,搅拌至表面浮上一层脂肪,把脂肪舀起装入袋中,冷却后即成酥油。酥油可制酥油茶,或加入糍粑中食用。2.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最普通的饮料。制作方法是,先将茶砖熬煮成浓稠的茶汁,然后与酥油、佐料一起倒入酥油茶桶中,搅至水乳交融后煮开饮用。青藏高原气候干燥,缺少蔬菜,而藏民多以肉食为主,所以清热败火的酥油茶是他们日常必不可少的饮料。3.糌粑青稞属于大麦的一种,耐寒、耐旱,生长期短,是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粉状,加入酥油撮捏成团,成为“糌粑”,是藏民的主食。4.青稞酒青稞酒以青稞酿成,酒精成分在10度左右,味道酸甜,似内地的米酒,更象是四川一带的醪糟。青稞酒是藏民喜庆宴会不可缺少的饮料,内地入藏的游人,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能痛快地喝上几大碗。藏族传统的食品还有“包子”(藏式饺子)、酸奶酪及风干的牛羊肉等。●住居1.拉萨拉萨等大城市一般常见的住宅形式为2-3层的石砌碉楼,人住上层,一楼为仓库或圈养牲口家畜。墙壁粉刷成白色,阳台、窗前种植花草,在高原晴空万里的衬托下显现出一种迷人的油画般的绚丽色彩。2.农村农村的建筑多为木石结构的平房,屋顶以夯土打实抹平,堆放牦牛粪及木材等燃料,屋角还插有五颜六色的经旗,在风中飘扬。3.游牧区帐篷是藏民夏天游牧期间的居所,为了便于游牧的搬迁,帐篷设计简单、拆迁容易,中央以木杆支撑,周围以毛绳拉开钉在地上即可。帐篷内的空间大约在10-15平方米,内有以石头围成的灶台,可作简单炊煮。帐篷以氆氇缝制而成,质地粗厚坚韧,相当保暖。[72]●传统娱乐1.藏族歌舞传统民歌是藏族民间文学的结晶,运用比喻、联想、拟人等手法,描写藏民的生活、风俗、男女感情或历史故事。一般分“跳果谐”、“跳弦子”、“卓”和“热巴”等几种。2.藏戏藏戏,藏语叫“阿吉拉姆”,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17世纪时,藏戏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表演。●藏历年藏族的节庆中,以藏历过年最隆重。从藏历12月初,藏人就陆续开始过年的准备,培养青稞苗,准备“卡赛”(以酥油炸制的面粉点心)、“鲁过”(以酥油花雕塑而成的羊头)、“切玛”等供品,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雪顿节“雪顿”汉意为“奶酪宴会”,又称藏戏节,西藏自治区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开始举行,节期五至七天不等。●沐浴节藏族传统节日。藏语称“嘎玛日吉”,意为洗澡。流行于西藏自治区。节期是每年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为期7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