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税源分类管理推行会议上的讲话于光平局长在全市优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3月31日)同志们:根据省、市局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今天,我们召开“XX县区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会议”,目的就是全面推进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安排布置税源专业化管理具体工作。刚才,会议传达了《XX县区国家税务局优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并与各单位签订了责任状。下面,根据局长办公会研究的意见,就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一、深刻认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2008年9月份以来,我局优化重组基层分局征管机制、重点涉税事项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区域+重点+行业”的分类管理模式,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进行了适度分离,对税源专业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总局、省局此次提出的专业化管理还有一定差距,“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模式还没彻底改变。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对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不同税源实施科学的分类管理,细化管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运行机制,达到提高征管质效、管住管好税源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适应经济税源复杂变化、提高税源控管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税源日1趋多样化、复杂化,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日益加剧,现行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可以通过对纳税人的科学分类,应对税源的复杂变化,明确管理导向,把握管理规律,找准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和服务措施,从而有效控制税收流失风险,促进应收尽收,提高纳税遵从。(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征管质第1页共5页效的现实需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纳税人户数持续增加、管理工作量明显加大的情况下,人少户多、能力不足、职能分散、方式粗放、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就是根据税源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按照业务事项进行科学分工,在此基础上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实行按事设岗,因岗选人,分岗管事。这种做法既可将税收管理员从日趋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效解决“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又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推动征管质效的全面提升。(三)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是防范执法风险、优化纳税服务的可靠保障。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进现有管理方式,转变为以征管流程为导向,根据管理对象特点和职责事项分工实行专业化管理,可以分解过于集中的管理权力,实现有效监督制约,防范执法风险;并可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税源的管理规律,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针对不同纳税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和谐互动征纳关系的形成。二、加强组织领导,转变管理方式,为全面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提供有力保障。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业务重组、流程再造、人员调整、机制完善、工作衔接等方方面面,难度大、矛盾多。没有坚强的领导、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突破的勇气,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市局党组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协作、国税干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工作合力。要加强宣传,向各级党政部门及其领导、向广大纳税人宣传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寻求广泛理解和支持,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密切跟踪新模式运行情况,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查找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做到边改革、边总结、边调整、边完善。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新生事物,尽管我们已经具备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一系列有利条件,但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对于这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第2页共5页预期。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我们要正确对待、及时处置,决不能置之不理、不闻不问,更不能评头论足、加以否定。同时,税源专业化管理不仅是征管体制机制的变革,更是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各管理层要转变管理理念,要逐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