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时候,父亲是一颗星,放飞我们童年的梦,长大后,父亲是一把伞,为我们撑起无雨的晴空。父爱如山,褪去我们的幼稚与浮躁,父爱似水,包容我们的无知与顽劣......背影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名篇有《绿》、《春》、《荷塘月色》等。朱自清背得美文三百篇不愁笔下无佳作1.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作者情感的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哪里?【知情】1.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2.流泪第一次流泪:1.为什么流泪?2.这部分有什么作用?【品情】1.为什么流泪?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奔丧回家,看见满院的狼藉,又想起祖母......2.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忧伤,交代了写作的背景。【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第二次流泪:1.作者是在何时落泪的?2.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有何特点?3.为什么看到父亲的背影就流泪了呢?【品情】1.作者是在何时落泪的?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留下来了。2.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描写有何特点?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系列动词表现父亲爬月台的艰难,用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父爱。将一位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平凡而又伟大。3.为什么看到父亲的背影就流泪了呢?第三次流泪:1.作者为何落泪?2.包含了怎样的情感?3.情感集中表现在哪一句话?【品情】1.为何流泪?父亲写了一封信给我。2.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对父亲的思念,想要和父亲见面的渴望,对人生离别的悲伤3.这种情感集中表现在那一句话?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回忆生活中的父爱细节,仿写例句。例:父爱,是父亲远在他乡一句简单的问候。【传情】不做语言的巨人,不做行动的矮子。【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