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一、选择题1.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工业化迅速发展,其直接推动因素是()A.实施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B.国家采取保护和优先发展工业的指导性政策C.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D.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2.19世纪后半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奴制残余错综交织B.主要工业部门里纺织业最发达C.借鉴西欧先进国家技术经验和管理方法发展经济D.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3.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4.1861年改革后,沙皇政府在城市中建立了地方自治机关——城市杜马。在每四年一次的城市杜马选举中,凡是纳税人,不论出身和有没有封号,一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规定()A.把旧贵族排斥在地方自治机构之外B.为城市资产阶级进入地方自治机构开辟了道路C.进一步扩大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D.彻底扫荡了旧势力并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需要5.基督复活大教堂是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建立的著名建筑(如下图)。当年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民粹派代表()A.农民的利益B.资产阶级的利益C.部分封建主的利益D.工人的利益6.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面三则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材料二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材料三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1)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8.农奴制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残暴、野蛮的政治经济制度,对农奴制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材料二从1959年3月至1961年短短的3年中,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和西藏军区一边平定达赖集团发动的叛乱,一边进行全区的民主改革。在民主改革中,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及其代理人,没收其占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并进行批判斗争和法律制裁;对没有参加叛乱的农奴主及其代理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由国家赎买,然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西藏废除农奴制是人类历史跨越式发展的典范。——《西藏民主改革50年》(1)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知识分子如此评论农奴制的原因。(2)材料二中,西藏废除农奴制有哪些特点?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答案1.A2.A3.A4.B5.A6.C7.(1)材料一认为改革没有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材料二认为改革使农奴获得彻底解放。(2)理解:农民为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虽摆脱了地主奴役,却遭受村社束缚。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8.(1)原因: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无法满足俄国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市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俄国的落后和对外战争的失败。(2)特点:平定农奴主叛乱;对农奴主区别对待(没收或赎买农奴主的生产资料,批判和制裁抵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