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02.25在全县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奋力创新突破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在全县工业和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2月25日)李关定一、应对危机保增促调,发展基础更加坚实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工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各行各业;针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上下齐心,克难攻坚,逆势奋进,终于实现了工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企稳回升。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产值49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2.5亿元,分别增长8.2%和3.5%。(一)政企联动共渡难关。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按照“保增促调”的要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定出台年度工业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政策和针织、船舶、模具、水产加工、海运等行业专项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政企联动、解困突围”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大财政帮扶力度,千方百计减免企业负担,累计安排8000多万元财政性资金用于帮扶企业,减免企业各类税收7400多万元。认真执行减轻企业负担的社保政策,企业养老保险费缴纳比例由20%降为12%。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全年新增涉企贷款23亿元;进一步发挥中小1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作用,全年担保信贷10亿元,创历年新高。同时,广大工业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苦练内功,负重奋进,在危机中寻找商机,在困境中“杀出血路”,努力把危机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特别是华翔集团,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仍实现产值27.2亿元,纳税额首超亿元。(二)结构调整迈出新步。着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新增第1页共16页天元电力、玛克特等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亿元,增长30%。推动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6家,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23项,授权专利168项。坚持新增工业项目与技改投入相结合,全年实现工业技改投入40亿元,发放技改贴息2747万元。全年新办企业524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5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家,新组建集团公司3家。实施工业“两创倍增”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推动企业梯队建设,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强化自主品牌创建,着力打响“象之恋”区域品牌,新创省级以上品牌5个。深入实施“企业管理提升年”活动,鼓励实施6s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推广清洁生产,落实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三)产业集聚再上台阶。积极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全年新开发园区面积3平方公里,落户企业49家,投产企业46家。加快推动滨海工业园、城东工业园、石浦科技园、西周循环经济示范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超4亿元。依托针织、汽配、2水产加工、模具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经济,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新能源、新光伏等新兴产业,不断推动软件动漫、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临港工业继续快速发展,基本形成新型能源、船舶制造、海洋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产业架构,实现产值125亿元,增长5%,占全社会工业产值25.1%。特别是船舶制造业,实现产业产值42亿元,船舶制造能力180万载重吨,建造船舶108艘,其中万吨级以上船舶31艘,出口船舶5艘。海洋运输业逆势发展,新增运力17万吨,总运力超过58万吨;集装箱运力13.3万吨,继续位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四)招商引资稳步发展。借助象山港大桥建设预期效应,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06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2.7亿元。坚持“抓大抓优、内外并举”原则,以提升项目质量和增资扩股为重点,加快临港工业、针纺织、汽车配件、服务外包等产业招商。进一步强化内资引进,不断加大中央直属企业、国内500第2页共16页强企业等对接招商,全年引进53个内资项目,其中工业项目37个,到位内资8.4亿元,占实际利用内资的66%。优质项目落户势头良好,全县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9个,千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9个。(五)市场拓展初见成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搭建展销平台,不断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我县产品竞争力。一是内销市场有效拓展。认真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