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高一历史组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一国两国两制”制”的伟的伟大构大构想及想及实践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关系《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九二共识”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的关系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一的方针政策》(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分裂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二),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增进了解。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经济、体育交流提供方便(后简称为“三通”、“四流”),达成有关协议。(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这一方针内容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获得大会通过。形成过程1979年1981年80年代初1984年《告台湾同胞书》《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六届二次会议通过回忆香港被英国侵占的过程大家结合课文想想中国收回香港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1982年——1984年12月)香港问题由来香港问题由来时间条约被割或租借地1842《南京条约》香港岛1860《北京条约》九龙司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新界九龙香港岛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亲切会谈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亲切会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字仪式首任特首--董建华澳门问题由来澳门问题由来时间事件1553借口船遇风暴,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557私自扩展土地,开始长期占据1984中英联合声明,提供范例1987中葡联合声明1999回归澳门半岛凼(dang)仔岛路环岛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首任特首--何厚铧意义: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中国: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国际: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前提条件——国力强大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构想群众基础——渴望回归台湾的美丽风光阿里山日月潭台湾的美丽风光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元朝: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945年: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收回台湾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历史铭刻血脉相连昨天的大陆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70年代末,随着祖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请同们阅读课文后简要概括1979年实现真正停火1980年后,两岸“三通”的逐步实现1992年“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1995年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九二共九二共识”识”1992年两岸民间团体: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海峡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