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l—12巡墨堕!TIMEEDUCATIONNovember—December陶渊明之思想性格初探刘锦璐摘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自成一家的伟大诗人,其对后代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本文介绍了陶渊明其人,简单探讨了其思想性格特点,并分析了其思想性格对后世的影响。关键词:陶渊明思想性格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8181(2009)11~12-0261—011陶渊明其人陶渊明,生于东晋朝,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南朝刘宋朝时改名为潜。陶渊明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在东晋朝做过几年县令,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因此后来文学史上称“田园诗人”。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及《桃花源诗》等。其作品以农村自然风景及田园生活为主要特色,多表达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显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2陶渊明的思想性格2.1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陶渊明的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其祖父与父亲都曾做过太守。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由于早年丧父,因此陶渊明的早年生活在物质上是贫苦的,但他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在少年时代的陶渊明就有了“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济世之志。中年时当陶渊明在仕途上仍找不到出路时雄心壮志依然未曾消减,他曾写下“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及至晚年他仍热情地歌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可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想法一直都是陶渊明思想性格的组成部分。2.2勇于追求,但又舍得放弃平和中的叛逆主要在陶渊明的曲折仕途中体现出来。陶渊明初入仕途是在其37岁那年,在其外祖父孟嘉曾效力的桓温之子桓玄帐下做荆州刺史。由于孟嘉曾是桓温的长史,自然陶渊明对其子桓玄也是有所希望的。但陶渊明后来察觉到桓玄的野心与丑恶为人,便愤然辞官。三年后,陶渊明再度进入仕途,任讨伐桓玄成功的刘裕的镇军参军'冈0开始陶渊明以为找到了值得辅助的贤人,后来再一次觉察到刘裕的野心,看到他的所作所为时,性格刚直的陶渊明再也呆不下去了,在就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断然辞官了。从陶渊明几番归隐几番出仕的经历可以分析出,陶渊明是一个大胆又敢于追求并用于尝试的人,他的大胆体现在其两番入仕都投靠了足以影响东晋的两个军阀式的人物,其叛逆则表现在当其发现这两位军阀人物的野心与自己“忠君”思想格格不入时又能果断地抽身而出,归隐田园。陶渊明是与众不同的,他有着鲜明的个性,他勇于追求但又舍得放弃。2.3高旷的襟怀与淳厚的情味陶渊明虽有旷世之志,但其一生并不以追求华屋高厦、馆池楼阁等物质享受为目的,相反竹篱茅舍,榆柳翠竹的田园幽居就足以让他满足。他不需要宾客前来凑趣,也用不着珍肴美酒,只要素琴一张,浊酒半壶,就能陶然而醉,自谓是“羞皇上人”。这一想法在其《时运》一诗中有所体现,“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付貉如。清琴措床,浊酒半壶。黄唐莫逮,慨独在余。”同时,陶渊明的高旷不只是表现为生活情趣的高雅,更表现为品行的高洁。他时常以傲霜的秋菊、不畏岁寒的青松、清香四溢的幽兰来比喻自己的人格。在《和郭主簿》第一首中他写道:“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在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中,也随处可见如是文字。由此可见,陶渊明有着秋菊般闲远的风韵,有着青松般傲岸的品节,有着幽兰般清雅的气质。然而,陶渊明并不是离群索居的怪人,“胸次高旷”仅仅是他性情的一方面,他并没有“吐弃人间一切”,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恰恰相反,陶渊明高于其他隐居者之处正在于他没有厌弃人世、没有“吐弃人间一切”,而是以极其宽厚的胸怀拥抱他所生活的土地,以极其淳厚的感情去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3陶渊明思想性格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