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急性损伤局部触诊皮肤温度升高。()2、下肢总长度测量点是股骨大转子至足底。()3、肌肉损伤处疼痛剧烈、郁血严重应考虑肌肉断裂。()4、髌腱断裂时捏股四头肌病人无伸膝动作。()5、髌上滑囊发炎可引起膝关节肿胀。()6、运动中跌到手腕向尺侧偏掌撑地易引起腕舟状骨骨折。()7、Smith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处的屈曲型骨折。()8、肘后三角异常是指肱骨内外髁与鹰嘴由伸肘时的一直线变成等腰三角形。()9、疼痛沿坐骨N分布区由下腰部向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外踝放射是腰间盘突出的典型征象。()10、足全蹲试验是早期诊断足球踝的检查方法。()二、名词解释1.运动损伤:2.网球肘:3.骨折:4.外出血:5.肩袖:5、晕厥:6.软组织损伤:三.简答题1.简述运动创伤的基本原因有哪些?2.简述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原则。3.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是什么?4.运动损伤现场急救的止血方法有哪些?5.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是什么?6.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四.论述题1.在学校体育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有何特点?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答: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运动损伤由于运动项目多,因而伤种很多。从发病率上看,各个项目及各个部位的损伤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是小伤轻伤多、软组织损伤多、慢性损伤多、复合性损伤多、严重伤及急性伤少。在慢性小损伤中,有些属陈旧性损伤,但更多的则是劳损,属运动技术伤。(一)肌肉、肌腱及韧带急性伤少,慢性小损伤多。这一类损伤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结缔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及变性,俗称“末端病”。是治疗最困难的运动损伤之一。(二)关节软骨损伤如髌骨软骨病、骨关节病等,大多系劳损所致。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软骨的退行性变。由于软骨受伤后难以完全再生,因而治疗也较为困难。(三)骨组织劳损最常见的是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前者一般改变训练方案,多可自愈,不直接影响训练;而疲劳性骨折则愈合困难。另一类型是骨软骨炎。对这一类骨化中心慢性损伤的防治,须予以重视。(四)关节不稳发病虽少但种类繁多。常见有膝直向不稳与旋转不稳;肩关节前后不稳;肘关节内侧不稳;踝关节内外侧不稳等。关节的稳定主要依赖于骨骼、韧带及肌肉共同维持。有的关节不稳是一种因素引起的,有的则是混合因素造成的。(五)神经组织损伤外周神经的细微损伤,近年来发现的病例日趋增多,如乒乓球、游泳——肩过度外展综合征;排球、体操、举重——肩胛上神经损伤;自行车运动员——尺神经麻痹;腓神经损伤等。拳击引起的“击醉”——脑组织软化,国外报道较多,而国内少见报道。(六)心血管系统损伤有学者提出,运动员过度紧张是心肌劳损的结果;骨骼、肌肉、肌腱慢性损伤也是血液循环障碍的结果,如“末端病”的发生是先有血管损害,继而再产生腱组织的病理改变。运动损伤的预防:(一)加强训练工作包括4项内容:思想教育;身体训练(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专项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对预防慢性小损伤尤其是微细损伤,加强力量训练、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或训练尤为重要。(二)加强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如自高处摔下或落地时双腿并拢;为缓冲与地面的撞击时的各种翻滚动作;器械练习以及学习新动作时的保护与相互帮助。各种保护支持带的使用,可根据运动项目的易伤部位选择,或于训练时使用。(三)加强医务监督定期并按需进行体格检查。应特别根据运动专项的发病特点及部位定期检查。加强自我监督。其内容除每天记录晨脉、自我感觉以及每周测一次体重等一般观察外,还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及损伤发生规律,制定一些特殊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如运动系统的反应,场地、器械设备、服装等的安全检查。(四)认真做好准备活动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与负荷应依据正式活动的内容、个人身体机能状况、气象等因素而定;专项准备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易伤部位的准备活动要加强、加大比重;有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动作要和缓,幅度、力度及速度要循序渐进;运动间隙时间较长时,也应再次做好准备活动。(五)建立医生和教练员相互学习制度运动队可结合本队的损伤发生情况经常举行有关体育理论及运动损伤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