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杠杆一、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办法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来2.难点对力臂的引入和理解解决办法由实验、再结合图形得到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请同学说出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出示羊角锤或木工用的起子、剪刀、钳子、食品夹)这些能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工具都称为机械.(展示观察图片)这些物体也是机械,不过比较复杂,称为复杂机械.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是理解复杂机械的基础.现在,谁帮我一个忙,用这里三种不同的工具(羊角锤、硬棒、钳子)把木块中的钉子拔出来.(探究)比较用羊角锤拔钉子,用钳子拔钉子,这两种情况用力一样吗?哪一种工具更省力呢?羊角锤.我们来描述用羊角锤(或起子)拔钉子的过程.(多媒体演示,加深印象)首先用羊角锤(或起子)钳住钉帽,然后锤身抵住木块,用力扳手柄,钉子就被拔出来了.羊角锤是常用的工具,谁知道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造的呢.它是根据杠杆原理制造的.那杠杆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大家就共同来探究杠杆(板书:探究杠杆).首先,我们来认识什么是杠杆?(板书:一、什么是杠杆).最简单的杠杆就是撬石头时用的撬棒.(多媒体演示)小时侯玩的跷跷板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手柄工作时也是杠杆.(多媒体演示)请思考这三个杠杆有什么共同点?(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请组员回答.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总结出: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得出: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板书出具体内容).一、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板书)杠杆的共同点(以撬石头为例)1.绕着固定点转动.固定点——杠杆的支点2.受到力的作用.动力和阻力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板书)练习:展示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是否是杠杆?若为杠杆,确定支点的位置、动力、阻力作用点和方向.2.关于力臂的教学:提问:支点与力的作用点间距离的远近一定会给力的作用效果带来影响吗?实验1展示图3所示的示教板.(边说边演示)示教板上有一杠杆AB,O点是杠杆的支点,O点右边每隔10厘米1条虚线将50厘米长的OB杆等分.现在取5个等质量的钩码,将其中4个挂在杠杆左端A处,作为杠杆的阻力.剩下的1个作为杠杆的动力,手拿该钩码在OB间寻找挂点,使杠杆平衡,刚好挂在第4个格上.实验2将OB卸下来,换上OC杆,虚线位置不变(如图4所示)保持左边的阻力不变,仍用刚才的钩码寻找使杠杆平衡的挂点,发现钩码(动力)仍在第4条虚线上,但此时力的作用点到O点间距离发生了变化.实验3将OC卸下来,换上OD杆(如图5所示),步骤同上.发现钩码(动力)仍在第4条虚线上,力的作用点到O点间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上面3个实验结论的共同点是什么?在阻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动力作用点与支点间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但支点与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仍然保持不变(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可见动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点间的长度决定,而是由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决定.我们把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间的距离叫做阻力臂.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板书)因此,描述杠杆需要五个要素——支点O、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总称为杠杆的五要素.下面请同学们画出图6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撬棒、抽水机(介绍杠杆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详见书P192图13-2).3.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什么是杠杆我们已经比较清楚了,利用杠杆为什么能用小的力产生大的力呢?我们知道人们通常是在杠杆平衡或非常接近平衡的情况下使用杠杆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们通过做实验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