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组织学上角膜由外向内分为5层:1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2前弹力层,无再生能力3实质层,不能再生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5内皮细胞层角膜组织的生理特点:1透明、无血管2代谢缓慢3弯曲度规则,如弯曲度不规则可出现散光4感觉敏锐虹膜:为一圆盘状膜,位于角膜后面,晶状体前面,并将晶状体前的眼内空隙分隔为前房和后房。虹膜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即瞳孔。虹膜组织内有两种肌肉:瞳孔括约肌,司缩瞳作用;瞳孔开大肌,司散瞳作用睫状体主要有两个功能:1调节功能2分泌功能:睫状体上皮细胞分泌房水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前漏斗状淡黄色小凹陷区,称为黄斑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境界清楚的淡红色圆形结构称视乳头,又称视盘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房水的循环途径:由睫状突产生进入后房,经瞳孔到前房,再从前房角到小梁网、Schlemm管,然后经集合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层的睫状前静脉,回到血液循环。另有少部分房水经虹膜表面隐窝被吸收结膜按其部位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窿结膜泪器包含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两部分泪道是泪液的排出通道,包括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第二章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为主的急性结膜炎症,俗称“红眼病”2淋球菌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重要体征是结膜充血、水肿,严重者可有结膜下出血;淋球菌性结膜炎发病急速,眼睑、结膜高度水肿和充血,又称“脓漏眼”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70型肠道病毒引起细菌性结膜炎临床表现:发病急,常在角膜外伤后24~48小时内发病。有明显的眼痛、畏光、流泪。常见体征为眼睑痉挛白内障指晶状体混浊。白内障目前已成为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皮质性白内障可分为4期:1初发期2膨胀期或未成熟期3成熟期,虹膜投影消失4过熟期手术时机:既往认为白内障成熟期为最佳手术时机。而现在由于显微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果视力下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即主张手术术后配镜指导: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呈高度远视状态,一般为+10~+12D潜在并发症:术后伤口感染青光眼:是以眼压异常升高,是功能减退和眼组织的损害,引起视乳头凹陷性萎缩、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病眼压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亦称眼内压。将10~21mmHg作为正常眼压范围,即正常双眼眼压差不应>5mmHg急性闭角性青光眼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1症状:表现为剧烈的头痛,眼痛,虹视、雾视,视力急剧下降,常降到指数或手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2体征:a眼睑水肿b角膜水肿c瞳孔中等散大d前房极浅e眼压升高f高眼压缓解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眼前段常留下永久性组织损伤,如角膜后色素沉着、虹膜节段性萎缩及色素脱落、晶状体前囊下点状或片状灰白色混浊(青光眼斑),统称为三联征青光眼护理措施:疼痛禁用阿托品。药物护理1拟副交感神经药(缩瞳药)2碳酸酐酶抑制剂3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4高渗剂常用手术方法:1激光手术2显微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房角切开术青光眼发病诱因:1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2避免黑暗环境中停留时间太久3避免短时间内饮水量过多,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发作4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5不宜烟酒、浓茶、咖啡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葡萄膜炎临床表现:房水混浊:裂隙灯下前房内光束增强,呈灰白色半透明带,称为房水闪光,混浊的前房水内可见浮游的炎症细胞,称Tyndall现象处理原则:应用散瞳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感染药,以达到扩瞳、抗炎和防止并发症的作用散瞳:散瞳合剂(1%阿托品、1%可卡因和0.1%肾上腺素等量混合)0.1~0.2ml,注意药物浓度,如出现口干欲饮水,继而心跳、面色潮红、头晕、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等症状要立即停药,可先用1%苯肾上腺素散瞳,无眼压升高在用阿托品心脏病病人应慎用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脱离。可分为孔源性(原发性)、牵拉性及渗出性(继发性)病因与发病机制:孔源性视网膜脱落、牵引线视网膜脱离P65处理原则:手术封闭裂孔手术前护理P66手术后护理P66眼挫伤非手术治疗:角膜上皮擦伤者涂抗生素药膏,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