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更大的数教学目标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圈,制造这些筷子需要砍伐25000000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5280000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亩木材、528000000吨纯净水、6335000万吨煤、1584000万吨化工原料。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说。2、发现问题。(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和2000000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和2000000是怎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二、探究新知1、认识“十进制数位表”(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4和第5页,边看边思考;相邻两个数位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还看懂了什么?(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3)满十进一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是他们的描述有一定的理由,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4)如果100000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1000000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十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百万位上拨1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的。)老师小结:十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百万”,10个十万就是“百万”。[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百万”之间的关系。2、认识“千万、亿”(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师:10辆轿车如果卖一百万元,100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2)师提问: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千万、亿(3)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设计意图]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三、方法应用(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应该怎样记?)(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