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中华慈善论坛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慈善家,各位企业家,各位热情参与慈善的人士们:今天,中华慈善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中华慈善大会代表,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回良玉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了全面总结回顾和动员部署。这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上最高规格的盛会,是共和国对慈善家和慈善事业的贡献者给予的崇高敬意和盛大礼赞,它给我们传递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就是在历经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党和政府将全面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慈善事业的春天已经真正到来。现在,我们带着信念、责任和期待聚集在这里,共同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之路。这次论坛以“聚焦5·12——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挑战”为主题,与会者共同分享了我国慈善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直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就公平与效率、透明与公信、竞争与合作等有关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我们深受启发,获益非浅。在这里,我代表民政部,也代表中华慈善大会组委会,对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慈善实务工作者、企业界和社会各界朋友给予中华慈善论坛的支持,特别是给予我国慈善事业的长期关心与支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特殊的一年,我国的慈善事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多难兴邦,受今年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地震特大自然灾害的洗礼和激发,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普遍提高,公民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逐步提高,社会慈善文化氛围大为改善;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财富,人民群众生活普遍提高,奠定了较为丰富的慈善资源;慈善组织数量发展迅速,慈善组织的活动浸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推动和运作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集结慈善资源的途径不断拓展,慈善捐助数量逐年提高,使更多需要帮助的个人和群体得到实惠;提供志愿服务作为慈善资源的一第1页共4页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自觉价值取向,为今天“12·5国际志愿者日”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慈善法规制度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国家对慈善领域的税收激励机制增强,提升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广大专家学者参与慈善、研究慈善,推动的不仅是我国慈善理论和实践,更是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大计。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前景光明。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事实。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还较低,慈善事业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矛盾,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的挑战。一、来自全球经济危机给慈善事业带来的挑战。在一个全球化时代,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慈善也是世界性的。全球经济危机,确实给许多国家的慈善事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欧美国家的许多慈善组织,就已经开始感受经济危机带来的劝募压力。尽管世界经济危机还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但对我国的慈善捐赠肯定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同时,社会对慈善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如何趋利避害,推动我国的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慈善工作者面前的挑战。二、来自慈善供给与社会救助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构建过程中,社会上依然有很多困难群众,需要通过慈善的方式给与帮助,慈善的社会需求很大。据统计,07年我国慈善捐赠309亿元,只占gdp的0.13%,而美国的比例为1.85%左右。今年在特殊情况下,全年捐赠总量接近1000亿,但也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左右,与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及我国社会需要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来自我国慈善法律、政策和措施与慈善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挑战。我国慈善事业的主体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健全,慈善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法律模糊的尴尬;慈善捐赠的优惠政策还没有有效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捐赠的积极性;政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手段和能力有待增强,政府第2页共4页向慈善组织购买服务的机制没有建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