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VIP免费

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_第1页
1/3
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_第2页
2/3
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_第3页
3/3
·标准与规范·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是因宿痰伏肺,遇感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气道挛急而出现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全球哮喘防治创议》(TheGlobalInitiativeforAsthma,GINA)[1]和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组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给广大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使哮喘的防治有了可遵循的依据,提高了我国哮喘防治的工作水平。哮喘发作期证候类型以热哮、风哮为主,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肝,病机以气郁、痰阻为特征[3],常见证候为3期10个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为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4]。与上述证候学研究相对应,哮喘治则治法的总结与研究也多有成果,其中以“风盛挛急”为主要病机特点的风哮证型[5]的确立及“疏风解痉”治法的应用和评价是近年哮喘临床与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验证[6]。上述各期哮喘均可参考本专家共识辨证治疗。1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1.1诊断要点1.1.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1.1.2呈反复发作性,多突然发作,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1.1.3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出现动则气喘等。1.2鉴别诊断1.2.1哮病与喘证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以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以气息言,为呼吸急促、喘息气短,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可以从症状特点及有无复发鉴别两者的不同。1.2.2哮病与支饮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1.3病因病机哮喘因先天禀赋异常、痰浊内伏,可分为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三个疾病阶段,发作期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引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风盛挛急而致喘息哮鸣突然发作;慢性持续期则因痰瘀久留,正气受伤,且肝、脾与肺相互影响,气机不畅而致肺气宣降不得复常,表现为喘息哮鸣轻重间作;缓解期则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养肺,积湿生痰;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虚火灼津成痰。由于三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可致同病,表现肺脾气虚或肺肾两虚之象。2辨证论治哮病总属邪实正虚之证。发作时以邪实为主,其邪有寒、热、风、痰,当仔细区分其寒热属性及邪气兼夹,注意是否兼有表证,邪实为主亦有正虚表现;慢性持续期则正虚邪实兼有,正虚以气虚为主,邪实则以痰浊为代表,当权衡正邪轻重;而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其虚在脏腑,应详辨肺、脾、肾之脏腑定位,阴阳之偏虚偏实。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当按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辨别其主次。以“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区分寒热虚·726·中医杂志2013年4月第54卷第7期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3,Vol.54,No.7guide.medlive.cn实,分别论治。然发作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