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省委书记苏荣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座谈会上讲话摘登(3月1日上午,XX省委书记苏荣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着眼统筹区域发展确立的重大战略,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惠及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的龙头工程,也是中央交给XX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光荣使命。今天,我们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举办这个高层次、高规格的座谈会,邀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和各方面有识之士济济一堂,目的就是要借助各位“高人”的智慧,为我们落实好这一国家战略、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献计献策、给予指导。首先,我代表XX省委、省政府和4400万江西人民,对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把有关情况和我们的一些考虑和打算,向大家作一个简要汇报。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形成的有关情况江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也是一个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省份。如何既加快发展、富民兴赣,又保护好江西的生态环境,是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认真思考并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的重大决策,把山、江、湖的开发与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把生态与经济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把建设富裕文明江西与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后,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发展理念,确立“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并于2008年初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其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7%。提出建设鄱第1页共6页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一是着眼于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二是着眼于从江西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路子,三是着眼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去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山江湖”工程的延续和拓展,是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长期探索奋斗的结晶,是全省干部群众半个世纪奋发努力的结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具有超出省域范围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一是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江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处于经济最发达地区和最不发达地区之间,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地区。在我们这样一个省份,如果能够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双赢的发展模式,将为全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现实的示范。二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大湖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综观国内外大湖流域区开发历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探索大湖流域开发、保护、治理的新经验,将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有利于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从而为全国乃至世界积累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新经验。三是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鄱阳湖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较好,以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助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的城市群,形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目标。四是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鄱阳湖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集名山(庐山)、名水(长江)、名湖于一体,其生态环境之美,为世界所罕见。在这一地区加强生态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推广生态文化,可以为我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