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乾坤大——《遨游汉字王国》教学谈陈海燕《遨游汉字王国》是小学阶段首次以独立单元形式呈现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主旨是引导学生通过丰富扎实的活动,感受祖国文字之妙,激扬起孩子们“中国人,中国字,中华魂”的情感,给予其心灵的荡涤。对于学生而言,“围绕主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是令他们欣喜和向往的一种学习形式,如何让此次“遨游”之旅满载而归呢?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番愉快的尝试——一、开一扇窗:却原来字字珠玑活动的开展好比一幕剧,我觉得“引子”是非常必要的。活动前夕,我进行了一番预热——师:同学们,喜欢看美术片吗?生:喜欢!师:老师小的时候啊,也像你们一样对美术片很着迷呢!记得我小学时看过一部片子至今难忘,片名叫《三十六个字》,可好看了!你们想看吗?生:想看!想看!(播放我国经典美术片《三十六个字》,这部创作于八十年代的作品生动诙谐地呈现了“鸟”“象”“骑”“花”“鱼”等汉字的演变及韵味。与孩子们一同欣赏时,我关注着他们的反应。随着片子的进展,他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凝神思索,时而恍然大悟,时而议论品评……片子结束时,个个都是意犹未尽状。我打算进一步和他们聊聊。)师:老师看你们有很多话想说啊,谁先来?生1:太不可思议了,每个汉字的一笔一画里竟都藏着这么多意思!生2:呵呵,我觉得吧,我们的老祖宗造字的时候还挺有幽默感呢!生3:我觉得这是一种智慧!生4:片子只介绍了36个字,我还想更多地了解汉字!……师:同学们,咱们汉字里藏着的“秘密”和“故事”可多啦,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们就将开展一次大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遨游汉字王国》,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看到被“点燃”的孩子们,我对这次活动更有信心了,我想,在后续的活动中,我应该相机地扮演好“向导”“助手”“观众”的角色,将他们推向更广阔丰饶的语文学习天地。(反思:赫尔巴特说:“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当学生的学习起始于一种浓烈的探索冲动,当学习的过程氤氲着一份沉醉与陶然,我想,这种体验本身也是一种可贵的成长,一种心灵的拨节,一种终身学习的奠基。)二、给一支桨:去遨游汉字王国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尽管开展过多次综合性学习,但是,拿出整整一个单元的学习时间,围绕一个主题来自主活动,尚属首次。我想,活动必须分几步来走——1.充分用好教材“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是教材呈现的两个活动板块,既有导语又有活动建议,还有丰富的阅读材料,我觉得这份学习资源一定要“物尽其用”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做到一读、二记、三找。读。充分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明晰每一部分的活动方向所在。如:引导学生注意,第一个板块“有趣的汉字”中建议我们围绕“字谜”“谐音”“汉字来历”来展开研究,第二个板块“我爱你,汉字”则建议我们围绕“汉字字体”“错别字”“社会用字”“书法艺术”来深入学习,与次同时,阅读材料可以为学生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应该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有侧重点的欣赏。记。可以勾画和积累自己喜欢的句段,不论是贴切诙谐的歇后语,还是《我爱你,中国的汉字》等篇章中的华彩片段,都值得一再咀嚼,并熟读成诵,让学生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我想,如果兴奋之后脑子里什么也没有留存,即使再有激情,再令人回味,也是苍白而空虚的,知识是需要储存的。找。找什么呢?我们重点找两个点,一是“兴趣点”,二是“疑点”。找“兴趣点”就是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留意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深入思考,从而为后期开展研究活动做铺垫;找“疑点”就是看自己哪些地方还不甚明了,有疑问有进一步探究的价值。在“读、记、找”中,我们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材,又较好地承接了后期活动,值得说明的是,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学习既可以一次性地连贯完成,也可以随机穿插于小组活动中,作为分散活动之后的某次集中学习,利用这样的机会,相机进行活动的阶段梳理也是不错的办法,一散到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毕竟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建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之上的。2.分组确定主题很快,活动就进入到了分组阶段,犹如战斗打响前的队伍集结,学生分组,往往争议很大,教师要注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