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鹿和狼的图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生态失去平衡的相关材料,并做简单整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喜欢看书。那你们读过有关鹿的故事或者狼的故事吗?谁说说你都搜集到了那些故事?师:请用几个词说出故事中的“鹿”留给你的印象。(板书:鹿)这些故事中“狼”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狼)2.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今天我们要感受的这个鹿和狼的故事可能会与大家对于鹿和狼的习惯看法有所不同,尤其是与我们在某些童话里读到的观念,更是背道而驰。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能读读这些词语(投影出示)。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故事的?三、围绕重点,理解课文1.提出学习要求:师:默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2.全班交流:A、罗福斯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狞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B、他采取了两项措施:(1)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狞猎保护区。(2)雇请猎人捕杀狼C、这项决定的结果是:(1)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2)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大量繁殖,数量达到10万只;(3)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4)1942,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出示课件归纳)3.林毁鹿死,这场悲剧是谁造成的?罗斯福总统一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这场林毁鹿死的悲剧。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齐读第9自然段)四、合作探究,悟出道理,揭示主旨其中缘由鹿不明白,你们明白吗?1.请默读课文7——8自然段。(1)用横线画出鹿死的真正原因,找到相关的证据,读一读。(2)思考,鹿、狼、森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动手画画示意图。2.小组合作交流:(1)重点交流:“狼是森林的保护者。”“过多的鹿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找到相关的证据)(2)小组合作动手画画示意图。(上台展示,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3.师生归纳总结,完成板书。想想,如果没有了鹿会怎样?4.课件出示:鹿、狼、森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人类片面的认识,错误的决定,违背自然规律,使得生物界被严重的破环。也就是说每一种生物都有它从在的价值,缺一不可。5.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创设情境多读课文。(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让我们把道理告诉罗斯福总统听。(齐读最后一段)(2)只让罗斯福总统知道就行了吗?不,那让我们再响亮地读给人类听。(再读)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1.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有存在的理由,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不能根据人类的片面认识,好心干了坏事,为了让森林再次回到以前的样子,他们最终还得引狼入室――(出示美国政府“引狼入室”计划。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来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没有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一批野狼放生森林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2.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蛇与庄稼、青蛙与庄稼等)教师补充材料。4.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