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课题:《养成亲社会行为》科目:思想品德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提供者:魏海丽单位:陵川县第二中学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一课的第二个项目。热爱集体,亲近社会,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是本单元的教育主题。而本课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养成亲社会行为。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能力目标: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知识目标:学会谦让、分享、助人,积极为社会做贡献。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课前我们队学生进行了亲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伴,又受到长辈的过分保护,社会教育极度匮乏,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严重缺陷。但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对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尤为重要。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再采用了猜词游戏、课堂辩论、情景再现、参与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以达到教学目标。再加上“六环节”导学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主要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它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为社会做贡献教学难点: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学生听音乐、看图片。谈谈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最后总结亲社会行为的含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实,帮助学生感受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亲社会行为的共同特点,并导入新课。教师点拨: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适当进行指导。学生认真自学,独立思考问题,将答案在课本上标出,疑问用问号标出。让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智慧碰撞解决疑问:教师提出要求:通过自学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自学中,你还存在哪些疑问?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组内交流你的收获,共同解决你的疑问。小组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解决。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学习,提升与人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四)合作探究精心点拨:1、活动一:猜词游戏学会谦让教师依次展示三张幻灯:猜猜看—这是什么故事?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猜猜看—这是什么行为?引导学生进行猜词游戏。教师提问:猜词游戏中所提到的内容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2、活动二:唇枪舌战学会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辩论。教师总结:从大家刚才激烈的辩论中,我们知道分享对个人、对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分享。3、活动三:情境再现学会助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帮助他人。4、活动四:参与比赛贡献社会教师展示:“最美妈妈”吴菊萍;“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女孩”何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图片。1、学生进行猜词游戏后,在老师引导下知道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谦让,并谈谈谦让的意义及主要表现。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并分组,以“分享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主题进行课堂辩论。3、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上述情境中自己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人。4、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奉献社会的具体表现。明确奉献具有不同的表现和层次,舍己为人是奉献,大公无私是奉献,做好分内的事也是奉献。1、设计猜词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古今事例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谦让的意义,并从中体会谦让的主要表现,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