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学习培训的基本要求陆耀南内容提要: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学习培训要达到的初、中、高三级基本要求等。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标准正文:今年暑假里,本人参加了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通过比较系统的学习研究,了解到了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老师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理论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下文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做些具体的阐述,也算是对参加培训的一个总结反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当前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以“教育信息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当前信息化社会作为一名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提升工程”)明确了“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并且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提升工程”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测评,主要采取教师网上自测方式,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根据能力测评指南,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测评工具,建立网络测评系统,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当前如我所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基本都配备了教师人手一机(笔记本或台式电脑),教育教学场所(教室、会场等活动场所)也都有多媒体设备,可以说在硬件建设上国家投资基本到位,操作运用软件的种类也繁多,为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前主要是要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的来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年龄稍大一些的教师,也应该“活到老、学到老”,逐步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运用要求。通过学习,本人了解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学习培训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经过有关部门专家的研究设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学习培训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可分为初、中、高三级要求,具体内容陈述如下:一、教师初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1.硬件操作技能:①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常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操作(如常用的键盘、鼠标、光驱、U盘、打印机、显示器等);②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结构;③会正确开关计算机;能够正确使用校内所配备的各类电教教学设备。2.软件使用技能:①熟悉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启动运行应用程序);②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每分钟可输入15个汉字;③掌握在计算机上新建、重命名文件夹及复制、粘贴、删除、移动文件等操作④会使用Winrar、Winzip压缩软件进行压缩与解压处理;⑤会使用Word办公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并进行简单的内容、格式编排和打印⑥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⑦会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搜索教育、教学资源,会在网上进行上传、下载等操作。3.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