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效课堂必备的良药摘要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赏识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最能充分发掘人的潜能的教育。马斯洛认为人的潜能不可能自然流露出来,只有通过学习教育等活动的发掘才能表现出来。他指出:“教育如果能帮助个人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那就是“好的”。语文课程新标准这一工程的全面启动,渗透着全面、和谐和创新的理念,让学习者乃至教育者都觉得教育、学习是一种享受。那如何让农村孩子在课堂学习中享受劳动的成功和快乐呢?一.趣味学习余音缭绕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气氛。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了。如在教学课文《台湾的蝴蝶谷》时,由于农村大多数的孩子家里没有电脑,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蝴蝶谷的美。我先把上百张不同种类的蝴蝶标本一下打开,教室里一片呼声,所有的学生无不为这么多美丽的蝴蝶而称奇。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蝴蝶的生活习性、品种、颜色等。热烈的讨论激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学习兴趣。此时,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找课外书或到网络查找最小的哺乳动物,把最感兴趣的一点写出来。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联结起来,开拓知识视野,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优良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的“火候”,就为培养学生的“要学”与“会学”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二.细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本文系本人所作,如有抄袭等违法违规行为,后果自负。在教学中要赏识孩子的劳动成果,"不应挫伤他们(学生)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语),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表扬的学生优点,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的课堂表现,这样一来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上课时我表扬某位同学听讲认真,他会做得更端正,思维也更活跃了,回答问题也更加积极了。这样的表扬不仅对当事人有着一定的鼓励作用,同时还能够带动一大批纷纷效仿。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体验相联系。成功的体验越多,他的自信心也就越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特长,并且都渴望有展示自身特长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发现和抓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想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和“我能行”的信念,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享受成功、快乐的有力手段。,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使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进而增强他们的耐挫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农村孩子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要注意把握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度”,防止不适当的教育把学生从一个极端推到另一个极端。三.走出封闭的语文学习环境,拓展学习空间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睿智的教师应让学生长成一对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语文教师不应把课本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