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反思天津市双水道中学唐丽雅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小学时,学过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等。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却不是系统的,完整的,特别是对于长征精神及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的认识更容易忽略,而且在广度和深度上达不到。让学生来体会长征精神和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把先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任务。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歌曲导入,《十送红军》把学生带入特定历史环境,营造历史氛围,效果较好;新课讲授包括依依不舍话离别(长征原因)、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经过)、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胜利)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由学生自主学习、概括长征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总结、归纳能力,效果较好。第二部分长征经过是本课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了解长征路线及发生的大事后,师生共同分析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突破本课难点。之后,学生讨论回答“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从而认识、感受到长征的艰辛曲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遇到这么多困难,为何红军长征还能取得胜利呢?所有这些原因,我们都可以总结为一种精神,那就是什么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你将如何发扬这种精神?”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了长征胜利的原因和长征精神的内涵,也帮助学生认识到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这样也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突破了本课的最大难点,这也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第三部分长征胜利的意义,由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归纳,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当然,本课也有一些不足:整堂课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上欠妥;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教师讲解过多;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有待加强,这些都需要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