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案例信息】案例名称: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讲课教师:王立生(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尝试与猜测的过程,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数量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能对数据进行再认识、再分析,优化列表的过程,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3.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优化列表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优化列表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和信纸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这是你们用的数学书吗?(出示北师大版数学书)生:是的。师:这是谁用的数学书?(出示《孙子算经》)生:这是古人用的数学书。师:这书的内容可是非常古老的,大约有1500年的历史了。古人的数学书里写了些什么哪?想知道吗?生:想。师:第23页有这样一个经典问题,老师对个别文字处理了一下:“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谁来给一读下。生:…师:这道题可挺有意思,每句都是6个字的,像古诗一样。谁能像古人那样再读一遍。生:读题。师:什么意思?挺难懂!谁来给解释一下?生:鸡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一共有35个头,94条腿,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师:鸡兔同笼说明什么?生:笼子里有鸡有兔。师:谁知道这是什么问题?生:鸡兔同笼问题。师:你们在哪见过这样的问题?生:我在课外班学过。师:1500多年前的问题,现在还有人研究,说明这个问题一定挺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好不好?板书(鸡兔同笼)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来研究一个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设计意图:从介绍数学书入手,使学生感到我国的数学文化是比较厚重的,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二、引入新课1.独立尝试出示问题:鸡兔同笼,一共有14条腿,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读题:谁来给读一下学习指南:请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思考清楚自己的方法准备全班交流。2.汇报交流。师:谁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方法和结论?请到前面来说一说。(卡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人对着屏幕说)生:14÷4=3(只)……2(条);2÷2=1(只)说明有3只兔子,1只鸡。(师板书3只兔子,1只鸡)。师:这位同学非常理性地通过计算给定了兔子的只数,然后再算出鸡的只数。师:谁和他做的是一样的?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我是先给定1只兔子,然后算出有几只鸡,再给定2只兔子,算出有几只鸡,再给定3只兔子,看有几只鸡。兔/只123鸡/只531腿/条141414师:他是怎么做出来的?生:试的。(师板书“试”)师:他是怎么试的?生:先给定一个答案,然后算出另一个。(板书:给定)师:他的方法我明白了,先给定一个答案,然后再算出另外一个答案,再给定一个答案,再算出另一个答案,直到找出所有答案后,列成了表格。师:这是把什么过程列成表格了?生:试的过程。师:我们根据条件列成了几栏?生:三栏。师:这三栏分别是腿、鸡的只数和兔的只数师:对比两种办法你有什么想法?生:列表的方法更清楚,一目了然。师:既然列表法有这么多好处,现在我们就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1000多年前的经典鸡兔同笼问题。(出示:笼子里有鸡和兔,共有20个头,54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只有14条腿的鸡兔同笼问题,对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撞击,促使他们想办法,给定个答案试一试,逐步尝试与猜测,解决问题,产生列表的需要,感受到列表是有效的策略。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1.提出问题师:这个问题和刚才已经解决的问题题有什么区别?生:给了总头数。师:20个头什么意思?生:20个头说明鸡兔一共有20只。师:如果我们列表的话,根据条件应该列出哪几栏?生:四栏:鸡、兔、头和腿。师:如果让你给定一个答案,你给几只鸡?师:老师给定1只鸡,会有几只兔子?(板书1)生:19只,(师板书)师:怎么算出来的?生:20减1。(在兔的上面板书“20-”)师:如果给定2只鸡,会有几只兔子?生:18只兔子。(师板书)师:哪个答案对呢?应该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