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室里的电影院VIP免费

教室里的电影院_第1页
1/3
教室里的电影院_第2页
2/3
教室里的电影院_第3页
3/3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本书作者利用自己较高的电影审美能力和电影知识储备,为高中生打开了一扇“影视之窗”,精心甄选的每一部影片都关乎美好、崇高、意义和珍重。全书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开展电影课程的方法和指导技巧、16部经典电影赏析案例、电影课为学生带来的温暖和变化。可以说,这是一段中学语文老师与学生的电影之旅,也是一段生命之旅。相信中学语文教师或开设电影专题课的教师,会从作者的痴心和用心中收获一份阅读的惊喜。自序:感谢电影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坛经》二十多年前,一个跟今天差不多的周日下午,我一定是在立体电影院的画室里度过的。那时候几乎每家电影院都有这样的一间画室。一般是很狭窄简陋的小屋,里面有张很大的案子,上面胡乱摆放着画布、画笔和一些或完成或未完成的画。案子一定是被各色颜料染得早已看不出本来面目的。里面一定还有一位画师,在电脑喷绘出现以前,他们的任务就是为电影院画电影海报。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看到《庐山恋》、《戴手铐的旅客》、《佐罗》在画师的笔下徐徐展开,或者一根根抽象的线条逐渐变化出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拉兹住的监狱的铁栏杆。画师在画海报的时候,我就这样在旁边看着,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聊天,等着我的会员来。那是在大学,我担任中文系影视评论协会的主席,这大概也是我这辈子当的最大的一个官了。协会有几百名会员,主要活动就是到对口电影院看电影,然后回来写影评,优秀的作品会被发表在省影评协会的一个内部刊物上。而我们对口的电影院就是成都东大街上的立体电影院。我不知道这家电影院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那里根本不放立体电影。多年后我又经过那里的时候,电影院已经不见踪影,大概早已拆了。虽然如此,那段生活在记忆中依旧“立体”。记得那时因为会员人多,一部电影往往要分几批看,作为影评协会主席,我得负责每次活动的具体事宜,所以经常会把同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看上好几遍,记得张艺谋的《古今大战秦俑情》我居然就看了五遍。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发觉,好的电影和好书是一样的——“旧书不厌百回读”,好的电影多看几遍,不断会有更多的收获、更深的感悟。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开始试着写影评;也因为是影评协会主席,我看了很多会员的影评,其中不乏让我汗颜的精品。记得那时候一个高我一级的会员谢云写的影评总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二十年后,我甚至还记得他的有些文章的段落。现在他已经是四川绵阳乃至全国颇有名气的教育专家了。那次见面我谈起此事,他说他早已忘记,但我没有忘记,因为那是我走近电影的开始。此话一出,忽然觉得自己有些武断,因为我与电影结缘的时间似乎在更早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在读高三。同大多数中国的中学生一样,我的高中生活也是紧张而艰难的,特别是在高三。为了考大学,我基本上拒绝了一切娱乐活动,每天从早到晚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中。可是有一天晚上,我居然主动跟父母要钱,说晚上要独自出去看电影,因为那天晚上我们那个小镇上唯一一家电影院放映《最后一班地铁》。我从班上订阅的《中国青年报》知道这是一部好电影,即使赔上一晚上看书的时间我也得去看。父母竟也爽快地同意了。也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大鼻子杰拉尔·德帕迪约,从此几乎疯狂地迷恋上他演的片子,从《大鼻子情圣》到《请你闭嘴》,一直看到他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打酱油。也就是那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把自己看电影的感受写下来,由于当时学习实在太忙,一直没有下笔,也许就是在那时候,我意识到电影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跟文学、音乐、绘画并无两样。好的电影不亚于一本好书,好电影也可以照亮头上的天空以及前方的路。不过,电影的路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已在我面前展开了吧。早在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极其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父母带着我和妹妹住在成昆铁路的一个小站上。那时对于那里所有的人来说,看电影就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时代,很难想象那些关于放电影的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反正只要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地方放电影,消息很快就会被所有的人知道。于是在晚饭后,人们用各种方式奔赴放映场地,远的搭卡车,甚至火车,近的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教室里的电影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