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重难点: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2、歌曲《小动物唱歌》前后两个乐句尾音的音准。教具:动物头饰、力度记号卡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言:同学们,大家好!这一节音乐课由我和小朋友们共同度过。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好听的歌曲,请注意听清楚:歌曲当中有哪些小动物在唱歌呢?(学生欣赏歌曲《小动物唱歌》,然后回答:有小猫唱歌“喵----喵----”,小狗唱歌“汪-汪-汪-汪”。。。。)12、按节奏模仿其他小动物唱歌的声音:x–x–和xxxx,之后形成立体节奏练习。如:师:小猫小猫在唱歌。。。。。生:喵----喵----师:小狗小狗在唱歌。。。。。生:汪-汪-汪-汪师:小猫小狗一起唱。。。。。生:喵----喵----汪-汪-汪-汪-3、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小动物唱歌呢?引申出生活中的其他动物的叫声*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引发联想。唤起以往的生活经验,将音乐实践活动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二、探究感知:1、启情:大森林里要举行一场音乐会,凡是喜欢唱歌跳舞的小动物都可以去参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居住在森林里的小伙伴们吧!(播放《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片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模仿着小动物的形态围绕着教室行进。)2、认识力度记号“f”: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山羊爷爷的家,山羊爷爷的年纪很大,听力比较差,所以他在自家的门上挂了“f”这样一个标记,你知道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吗?山羊爷爷的年纪大听力差,所以希望来访的客人怎样做,山羊爷爷才能听到呀?(学生回答“f”标记使自己想到了什么,初步了解“f”是用力、强音的意思,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xxxxx的节奏用“f”的力度敲门)3、认识力度记号“p”师:告别了山羊爷爷的家,我们继续随着音乐出发吧!(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模仿着小动物的形态围绕着教室行进。)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小花猫的家。小花猫家里有一群刚出生的小宝宝,特别害怕听到吵闹的声音,所以小花猫就在自家的门上挂了这样一个标记“p”,希望来访的客人怎样敲门才不会打扰到她的小宝宝呢?(学生回答“p”标记使自己想到了什么,初步了解“p”是弱音的意2思,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xxxxo的节奏用“p”的力度敲门)4、力度训练:让我们看着力度标记的变换,变化模仿走路力度不同的小动物的形态吧!(学生随着《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片断,按照力度卡片的变换,变化走路的力度和声音的强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进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印象能够回想起来。引导学生掌握表现声音力度强弱的技能技巧。以各类轻松音乐为背景进行音乐活动,遵循“以听觉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通过音乐活动亲身体验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两种力度记号。三、感受体验:1、师:现在我们来到了山谷中,山谷里有好听的回声。。。。“喂。。。你好吗?”真是太好玩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山谷回声》的游戏吧!老师用强的力度来表现,请小朋友们用弱的声音来表现老师的回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试试吧:2、师生互动:师:“啦啦。。。啦啦啦啦。。。。”“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喵---喵---。。。真快乐。。。。”“真快乐。。。。真快乐。。。。。”(学生跟随老师做“山谷回声”游戏并按照老师的要求扮演好“回声”角色)3、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刚才我们用回声唱的这一段歌曲是森林音乐会的主题歌,现在老师用钢琴为大家伴奏,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完整的唱一遍吧!4、纠正:乐句的尾音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但是在歌曲的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出现的旋律是不一样的:间的“真快乐”声音高,结尾的声音低,请小朋友跟老师唱一唱吧。。。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