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向阳路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课题负责人:徐忠会主要参与者:四年级数学组7名教师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改革几年来,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为广大教师所认同,但是,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要真正落实《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的理念精神,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等亲身体验的学习,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倡导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时,或是需要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思维过程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根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观点,请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在两、三分钟内竟没有一个学生有问题可提,教室里沉默了。又回想在与大部分教师的交谈中,知道了普遍的数学教师都认为:表达交流是语文课的专利,或认为交流是“你问我答”的过程,从而制约了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能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和发展。由此,这给我们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启示: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习惯,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为了贯彻《新课标》的任务与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构建多向交流的模式,创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的多向的动态的数学交流氛围,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思维过程,准确表达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观点,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出来,培养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习惯,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预期的效果:1.通过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口语表达的有效性策略。2.通过研究,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3.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课题研究内容1.调查课堂交流现状;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积极的参与数学口语表达。2.交流环境的创设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口语表达。3.引导学生“听数学”“学会倾听”要求听别人讲话时要专心、要细心。要“会听”,听的时候千万不能“有耳无心”,不能因为发言的人不是自己就放弃对问题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地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自己的表达有效。4.课堂上口语表达策略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的的交流。说、写、读、听是交流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说数学”。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启发学生说得连贯能进行有条理的表达。训练学生说得合乎逻辑话,使学生能够有根据的思维和交流。四、课题研究的过程(1)准备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调研本年级数学口语表达存在现状,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2)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课题实验教学,收集研究资料、掌握实验数据。(3)总结阶段:(2016年7月)分析整理资料、数据,撰写研究小报告,申请结题验收。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研究报告、论文、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实录。学生乐于语表达,会表达,表达准确、有效、有层次、有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