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的基本脉络“情、理、行”掘港小学戴亚军“情”即指“动之以情”。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思品课应该生动形象,才能吸引儿童,激发儿童的情感。如在教学《国旗,我爱你!》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国旗,教育学生尊敬和爱护国旗,我运用看实物、讲故事、唱国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升旗仪式、朗读、讨论、教唱儿歌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做到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把学生带进了热爱和尊敬国旗的情感之中。“理”即指“晓之以理”。小学生是一张白纸,道德知识空缺,思品课要注重讲理,要通过形象感官的事例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地感动,自觉克服不良的行为。一种行为是好还是坏,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应使学生懂得为什么是好或是坏;一件事应不应该做,不能简单地予以提倡或禁止。如有些男同学喜欢在课间打闹,我用学校曾经发生的两名同学课间玩闹造成一名同学眼睛受伤的事例在《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这堂课上作了提示,一些调皮的同学意识到了课间玩闹也可能给他人带来伤害,选择课间活动时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有益的活动和游戏。“行”即指“导之以行”。思品课的教学,不应该满足于只让学生掌握知识、明白道理、识别是非,而且要使学生把文章里蕴含的品德思想变为行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我多次采取了“采访搜集+交流”的活动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大大的开阔了的学生的视野。平时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对一些同学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我结合教学《讲卫生》一文,不仅向学生讲明随地吐痰的危害,还要指出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并且告诉学生,有痰要吐在痰盂里,或者吐在废纸上,丢放到垃圾桶中。由于要求具体,督促一段时间后,学生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终于形成了。总而言之,要使小学思品课上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