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献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和氏献璧》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奇妙的石头”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主要写了楚国的卞和两次献璧,都被定为欺君之罪,被砍去了两只脚,在文王登位后,他的哭声引起了文王的注意,并最终确认所献是块儿宝玉。在教学时,要抓住描写卞和动作、语言等重点句子,理解卞和第三次献璧的过程,懂得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教学目标:1、采用多种形式认会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联系上下文理解“鉴别、无价之宝、坚贞、价值连城”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和氏献璧的故事。3、结合上下文理解“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捡到了一块石头,它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奇妙的石头,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第六单元以“奇妙的石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和氏献璧》。2、揭示课题:《和氏献璧》。(齐读课题两遍)3、指导书写“璧”,并说一说“璧”和“壁”的区别?4、理解“献”、“璧”的意思。(1)指名说说:“献”、“璧”两个字的意思。(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认会本课生字词。2、检查词语认读情况。鉴别坚贞价值连城无价之宝玉匠普通端详欺君之罪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汇报交流。三、理解课文内容。1、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和氏献了几次璧玉?分别都献给谁?结果如何?(出示表格)———次献给谁结果2、汇报交流。(一)学习第一次献璧。(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卞和第一次献璧,结果如何?(2)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左脚)(二)学习第二次献璧。(1)默读第2自然段。(2)指名说一说:卞和第二次献璧,结果如何?(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右脚)3、齐读第1、2自然段。4、教师小结:同学们,卞和两次献璧,一次给厉王砍去了左脚,一次给武王砍去右脚,假如你是卞和,你还会去第三次献璧吗?卞和又是怎样做的呢?(三)学习第三次献璧。(1)指名读3—5自然段。(2)卞和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献璧有什么不同?(3)边读边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4)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5)卞和为什么哭得那么悲伤?(6)理解卞和说的话“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的含义。5、齐读第3—5自然段。6、讨论:“和氏献璧”卞和献出的是什么?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8、教师总结:卞和两次献璧,分别被砍去了左脚和右脚,他为了这块含有美玉的石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三、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玉的故事?(交流自己课前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2、分小组复述和氏献璧的故事。四、作业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并抄写本课的生字词以及优美句子。五、板书设计:和氏献璧第一次砍去左脚第二次砍去右脚忠诚第三次命名“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