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姓名:刘亚萍单位:颍州区景区中心校2014年优课评选二0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颍州区景区中心校刘亚萍【教材分析】《月光曲》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意境优美,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面对着融合语言美和艺术美于一体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抓住重点段,展开了对美的追逐和享受。【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幻灯片、钢琴曲《月光曲》、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2、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月光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穷兄妹俩由《月光曲》想到了月光下的大海。刚才我们也听到了这首动听的曲子,那么它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呢?贝多芬又是怎样创作这首曲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3、板书课题:月光曲二、阅读课文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如何描绘月光曲的?哪段写了月光曲的曲调?2、引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课件出示这一相关图片)。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哪些是皮鞋匠看到的?哪些是他想到的?①请用“”画出文中实在的事物。②请用“﹍﹍﹍﹍”画出文中穷兄妹的联想。③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景象?④读联想的部分,想象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三幅画?(课件出示三幅画)三、合作研讨课文1、自主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课件出示):①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的?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他会想一些什么?②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体会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想些什么?③当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是怎么说的?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她的话中你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姑娘?2、交流汇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交流后,师生共同评价(课件出示)。四、欣赏分析1、(课件出示)第八自然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思考:当时的环境怎样?用划出来。2、品读第九自然段(课件出示):“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3、欣赏《月光曲》乐曲的美妙境界描绘的精美画面(课件出示)。4、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五、小练笔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时,当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请你写一段话。”要求:1.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2.贝多芬在追记时,眼前可能出现了什么景象,学习在写事中加入联想。注意用上"好像""仿佛",引出联想的内容。【板书设计】听:琴声谈话弹:一首月光曲创作:又一首记录:飞奔【教学反思】《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内容意境隽永、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无论是乐曲、语言、情感,都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