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之我见社会纪实报告——社会诚信这些天,展开各大报纸,翻开各大杂志,敲开各大网站,一篇篇刺人心痛的文章迎面而来。“工业明胶变药用胶囊”“立顿茶包含高毒农药”“蒙牛牛奶含高致癌物”这一件又一件的报道无不摧残着我们的身体;“温州老板跑路”“企业债务筑高台”这一连接一连的报道无不摧毁着我们的市场经济;“陌生人不敢救”“老人不敢扶”“重病不敢救”“路人不敢搭载”这一串又一串的事件无不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不是文明古国吗。我们不是诚实守信的炎黄子孙吗。我们的诚信何在。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诚信这个字眼。我们还有多少人能抒写诚信。《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齐家之道;诚信是交友之基;诚信是为政之法;诚信是经商之魂;诚信是心灵良药。然而现今的社会却好像不怎么明白这个道理,诚信缺失到处可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第一、个人诚信缺失。它大量的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2000年3月13日,被告人于嘉义将位于XX市XX县区令闻街198号的商品房(该商品房商业网点门市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系XX市华侨房屋开发建设公司为还工程欠款而抵债给于嘉义的)卖给张桂玲后,在明知房屋已卖出及原始房屋产权证的房号(196号)是错号的情况下,仍用该房及错号房证作抵押,骗取中国农业银行XX市金锋支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人民币130万元(银行扣留10万元作为到期还款的保证金,被告人实际获款120万元)。被告人骗得贷款后,仅返还人民币10.45万元,余款拒不偿付。而相对于于嘉义,古人孟信却做得很好,他虽然身陷窘迫之中,却依旧批评儿子欺骗买者卖病牛,并坚决要回病牛。古第1页共5页人尚可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可。为什么我们不能以诚相待,以信相交。第二,企业诚信缺失。它主要的表现为。不守信用,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不讲信誉,相互之间拖欠货款,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假冒伪劣盛行,制假贩假猖獗。蒙牛,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一个创造奇迹的品牌,一个标榜为人类健康奋斗的品牌,却做出了许多为人唾弃的事20XX年9月蒙牛等品牌液态奶被检出三聚氰胺;20XX年4月陕西18名学生喝蒙牛牛奶后食物中毒;20XX年4月陕西251名小学生疑食用蒙牛牛奶后中毒;20XX年10月蒙牛1个月曝3起问题奶。这样的一个奇葩,一个样板工厂,如今却成了祥子工厂。他们把人们的健康置于不顾,他们的良心何在。他们的诚信何在。第三,政府诚信缺失。它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和部门政策多变,不守承诺,随意性大,暗箱操作。据报道山西XX市拟任命的副处以上干部中,有2人系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举例:王瑞,男,1982年10月生,XX县区人,1996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4月入党,大学学历,现任市政协办公厅综合科长,拟任市直单位副处级领导干部。李艳珺,女,1982年2月生,XX市人,1998年10月参加工作,2002年12月入党,大学学历,现任市政协学联法制委办公室主任,拟任市直单位副处级领导干部。真不知道这些神童是怎么完成大学学业。又是怎么从公务员那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我不否认这世界有天才,但天才扎堆就不免让人怀疑了。他们凭什么进入政府部门。凭什么为人民服务。政府的相关官员在为自己的子女谋福利时有没有想过老百姓。有没有想过政府公信。也许你会觉得这不是件大事,觉得只要还有诚信,缺失点不算什么。觉得孰能无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诚信的缺失给我们的生活、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首先,诚信缺失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走上了市场经济之第2页共5页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法制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交往活动少、活动地域窄、生产规模小,基本是“熟人关系”,一般不会担心相互失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生产规模、市场范围、交往层次和交换频率的迅速扩大与增加,信用作为一切交易活动的基础,必然要求被人们认同和遵守。因为只有交易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