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教案设计庞各庄初中:杜小宁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过程和方法目标: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教学工具:多功能教室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活动一、情境导入(播放《烛光里的妈妈》)1、导语: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看着儿子摇着轮椅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地站着,无论风霜,无论雪雨,这份爱恋绵长而悠远,------1983年,1984年,这位轮椅上的儿子两度出现在全国短篇优秀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而母亲却无缘此景。对于儿子,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今天我们就来(学生读简介,识记划线部分)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共同走进这对母子,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今天我们就共同赏析《合欢树》。2、作者简介。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初步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制作生字卡片。2、理清文章结构教师:同构阅读,不难发现本课的重点抓住了两方面来写,一是母亲;另一个是合欢树。很自然把文章分成两部分。1、学生读课文,展示卡片,审定字音2、学生分层母亲(1——5)合欢树(6——12)三、品读母亲(重点)教师引: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回忆,走进母亲的世界。1、理文章思路,思考一下问题(媒体展示):(1)、文章条理清晰,第一部分写母亲有很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请找出来?(2)、在这些“年”里,发生了什么事?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用上“母亲”和“我”)(3)、在刻画母亲这一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4)、“我”的母亲有什么特点?2、拓展:请你寻找生活中的母爱,用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细读课文回答1、(1)、十岁、二十岁、三十岁(2)、母亲对我作文等奖的表白;母亲为我治病;母亲为我借书;母亲推我去看电影;母亲鼓励我好好写作。(3)、动作、语言、肖像(4)、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2、学生各抒己见。四、探究象征意(难点)教师引: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选取了什么事物表现母爱?(投影合欢树的照片)合欢树1、(1)、第8自然段(提示: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落而合,日出而开,给人以友好之象征。花叶清奇,绿荫如伞,植于堂前供观赏。合欢花含有合欢甙,鞣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1、探究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媒体展示)(1)、找寻那课文中集中描写合欢树的语段。此段也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语,请找出来。母亲对合欢树的态度有哪些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2)、“我”对合欢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从哪些语句能够看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合欢树还有什么象征意义?(3)文中三次写到“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不哭不闹,只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分别出现在课文的那里?这又能看出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