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高一《经济生活》预学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问题探究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什么?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3、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二、课前预习——赢在课堂三、教学重难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情境探究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方面”的新任务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情境探究二】某县政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本地资源丰富等特点,把草畜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壮大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把解决人民走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实际问题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把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该县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境探究三】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材料一:表一:我国某省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项目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城镇居民10482元13.2%左右农村居民4840元14%左右表二:该省各地区财政收入情况1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高一《经济生活》预学案地区财政收入东部72%中部14%西部14%材料二:近期,该省经贸委、省环保厅正式编制完成《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将从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4个方面,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计划到2011年,万元GDP能耗降到1.27吨标煤,万元GDP水耗降到35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5%,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该省是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四、反馈练习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持续可协调。()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4、科学的发展应当是()①全面的发展②快速的发展③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A、①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5、2009年中央继续以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作为“一号文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这主要是由于()A、农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B、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D、城乡经济必须协调发展6、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是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