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的一点体会今年秋期,我校老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顺应课改的潮流,积极推行学案教学。目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可以自由、创新、入情入境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的能力。下面我就这种模式的操作过程以及实施以来我个人的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首先说说学案的形成,这是学案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学案设计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形成过程如下:1:钻研教材,每位教师分散备课,不仅吃透教材,而且理清思路,为下一步集体讨论做好准备2:集体备课,要质量。全组成员共同审核主备人的学案,结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各抒已见,去劣存优,最终形成一份高质量的学案以上是学案的形成,下面说说学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1、课前预习导学-―――抓好预习,既为新课做准备,初步掌握新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又可以检查过去已学知识,并力求找到新旧知识的交叉点。这种有目的预习可使学生对重、难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上课可紧跟老师的设计思路,高效地参与,积极思考,捕捉更多有用的知识点。2:合作、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全员参与,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每个问题都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精神,提高了交际能力3:课内训练巩固:这一环节是对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检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4:课后拓展延伸:立足于课内,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既有必做题,又有选做题,选做题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学案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学案教学在备课环节上具有明确规范的流程。以前我们学校的教师也是集体办公集体备课,但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操作流程,每个人各自为政,遇到疑难问题随时提出来讨论。这样既耽误时间又影响别人。而学案教学首先强调学案的质量,因为学案不单单是教师教学的载体,更重要的还是学生学习的平台。为了备出高质量高标准能够被学生接受和使用的学案,我们探索出了一套专门的备课方法,即先由每位老师个人查阅资料钻研教材,把疑难问题记下来,然后备课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第三步形成学案初稿,第四步修正学案,发现不合适的地方共同斟酌,第五步由一人在定稿之前再次审核,这样的流程,使浅层次的内容在教师个人备课阶段已经解决,而把疑难问题集中起来探讨解决,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备课效率,同时,严密的流程也为高质量的学案提供了保障。2.学案教学实现了学习新知与落实巩固的同步进行,这样既节省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引入新课,大讲一通,生怕学生什么都不知道。讲完之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专做练习,巩固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把学和练分开对待,而学案教学则把学生的学习知识与对知识的练习运用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就能加以练习巩固,并且在练习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种学习与巩固同步进行的模式,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3.学案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指导和依据。传统教学中,我们也提倡学生预习,提倡学生自学,但对于学习指导仅仅是提几个问题而已。至于学什么,学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去学,学生都是一头雾水,摸不清方向,也没有目的。这种漫无目的的缺乏指导的学习只能对教材内容做一些简单的了解,又怎么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教材1内容呢?而学案教学则具有针对性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学案上,不但列出了教材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还列出了帮助理解教材的关键问题和学习的步骤、学习的方法指导等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既有明确的目的又有明确的思路。4.学案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分讨论与合作的平台。学案教学几乎可以说是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的过程,自始至终教师主讲的机会很少,学生按照学案的要求实现学习过程,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巡视。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的讲也主要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进而解决这些疑难点,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5.学案教学把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学案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