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思品课教学的尝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鹤峰县走马镇堰垭学校周泽彧自我效能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方法之一。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这种主观判断由两种期待即结果期待与效能期待构成。结果期待是指对自己行为与行为结果关系的推测。如果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会被激活、被选择。比如说,某学生认为上课注意听讲就能得到好成绩,那么他就会去认真听讲。效能期待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判断,也就是说,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一预期行为,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便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由此可知,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在进行某一活动前,对自己能否有效地作出某一行为的判断,也就是人对自身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一般来说,学习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平和自信,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能够沉着、冷静、理智地面对学习中的问题,自我效能感越强的,学习越努力,遇到困难时坚持的越持久,考试成绩就会越好。在班杜拉理论的指导下,我在思品课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获得了一些感悟,借此机会,见笑于方家。一、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地成功会使学生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呢?1.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有亲历成功的机会。在思品课上,我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上课前,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主动探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回答,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共同思考,共同进步。老师参与学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红衣主教”。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赏识。如果充分满足这种愿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展开竞争,围绕学习目标,你追我赶,并且在竞争中给每个学生留下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例如,解决一个较难的问题时,教师应该留下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哪些思路?如何想到这种思路?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还要发动学生来讨论、评价哪一种思路可能更好,为什么更好。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发动学生进行讨论,看看谁能找出错误之所在,能说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纠正错误的办法。总之,既鼓励竞争,又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二、组织讨论交流增强自我效能感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解决了问题,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创设一种进行观察学习的环境。例如,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可以发动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组织交流与讨论;可以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交流、讨论自己的思路与策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思品知识获取的途径方法以及感悟。交流与讨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学生既可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我效能感,也能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还可以从他人的身上看到自己还没有发觉的潜能,这些都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三、树立成功典型增强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树立好的榜样,是促进观察学习的又一手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榜样,敏感地抓住,及时地指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榜样身上,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了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