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学前教育中的“学习故事”新西兰简介11223344新西兰学前教育简介新西兰学前教育中的“学习故事”思考与启示一、新西兰简介二、新西兰学前教育简介(一)幼儿园的机构种类•1.教师主导型、家长主导型•2.公立、私立•幼儿园的规模(二)幼儿园的学习内容•1.学习方式:游戏•2.活动场所:活动区与课室•3.学习内容:建立和睦互助的人际关系、赢得信任与信任他人、轮换制的实行、商议与交涉、团队合作、探索精神。(三)幼儿园的学费与补贴•新西兰政府根据家长的收入对幼儿园学费有很大的补贴,具体来说,政府向3-5岁幼儿提供每天不超过6小时、每周不超过20小时免费的入园补贴。(四)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主要活动:游戏、玩•活动场所:室内、室外•一日作息:晨间入园:自由活动9:30:上午茶自由活动午餐午睡(两个小时左右)15:30:下午茶自由活动离园(五)幼儿园常见的活动•1.室内活动:•(1)捏造面粉团(2)美劳创作(3)积木与拼图(4)绘画(5)阅读角(6)家庭角(7)科学角(8)音乐角•2.室外活动:•(1)木工台(2)玩水•(3)沙地(4)游乐场•3.大组活动:时间:上午九点、下午三点、放学前十分钟。(六)老师们都在做什么?•每个孩子会有一个主要老师,负责对孩子进行观察、进行合适的教育指导。每个星期老师就会将孩子在这周的一点一滴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每个学期老师会给家长一个厚厚的大本子,上面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每天早上来了以后,不同分工的老师要开始布置室内和室外的各种活动,主要根据每个老师自己的日计划与周计划。每天结束后要写下当天活动的反思。(七)学前教育的特色•1.别出心裁的家长会•2.全纳教育•3.音乐教育•4.适当地惩罚孩子是爱的表现三、新西兰学前教育中的“学习故事”(一)学前教育机构的档案评价1.幼儿成长档案册概貌•第一页:幼儿的照片及教师寄语•第二页:幼儿活动室教育理念•第三页:幼儿的活动记录•记录内容:健康(Wellbeing)归属感(Belonging)贡献(Contribution)交流(Communication)探究(Exploration)。2.幼儿成长档案的结构及功能(1)结构:对故事的描述,对故事的解释以及下一步的计划。•案例:爬上来•记录者:Grace•记录时间:2010年6月•第一部分:这里发生了什么?(原档案册配有图片)•D自从会爬以来就很好动。这天早上,Deepa(配班教师)在活动室里放置了一座供孩子们爬行的木桥,桥的中间放有一些棋子。D和O几乎同时看到了棋子,O爬上桥拿到了棋子并在那里玩了起来。D开始时只是看看,后来也爬了上去。•第二部分:这里发生的学习是什么?•D对近距离地与同伴在一起玩感到很自在。这对应了“贡献”的第三层次目标“幼儿能适应一种鼓励与同伴相处及向同伴学习的环境”。D从“滚”到“爬”发展得很顺利,他很愿意练习。这对应了“探究”的第一层次目标“幼儿对努力去弄明白事情,好奇、探究这类非常重要并值得珍视的学习途径有所感受”,以及“探究”的第二层次目标“幼儿能体验到一种有助于他们控制自己的身体并获得自信的环境”。•第三部分:机会和可能(接下来怎么办?)•要关注安全检查,确保D的探究过程顺利展开,鼓励D大胆尝试各种活动,以促进他的动作从笨拙向控制良好发展。在D进行身体运动时可以考虑配上音乐,提供乐器,并给予足够的空间。(2)功能•1)评价儿童的学习及促进儿童的学习•2)支持教师专业成长•3)引领家长转变观念3.启示(1)以结构性档案评价作为幼儿园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抓手(2)以结构性档案评价作为引领家长转变观念的主要策略(二)走进“学习故事”——来自新西兰幼教课程改革的启示•“学习故事”:一种用叙事的形式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的方式•1996年,新西兰正式颁布国家幼教课程大纲《TeWhariki》,它为新西兰的0-5岁幼教机构和教师们指明了幼儿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草席编织者”——教师们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和创造草席图案。“编织的过程”——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可长可短,没有完结、没有固定的边缘。“TeWhariki”把新西兰国家幼教大纲比喻成“编织而成的草席”,喻示着,它是为所有儿童、家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