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四有”教师,幸福已然上路——论教师的幸福感从教三年,论起教师职业生涯,想必在场四分之三的老师都远胜于我。虽说任教年限不长,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也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幸福感,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要说教师的幸福感,首先得谈谈我对幸福的理解。在我看来,幸福就是充实而又闲适。物质和精神上的富有。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幸福的教师?我曾经拜读过北师大著名教授肖川的一篇文章,叫做《幸福人生的有与无》。其中所谈到的“四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也是我之所以能自认是名幸福教师的重要依据。第一、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毕业之前,我曾清晰记得母亲告诉我的一句话,既然决定做老师,就一定要有目标,不能终日只为薪水,碌碌无为。因此,初踏入工作岗位,我就告诉自己,要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这就是我奋斗目标。当然,这并不是广泛意义上的好老师。在我看来,真正好的老师,一定是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去成长。这就需要我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且将这些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的、有效率的传达给我的学生们,能够使他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奋进的人生前景。作为四班班主任的这三年多的时间里,闲暇之余与他们聊得最多的,就是“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们毫无保留的会说出这样那样的答案,有些是比较客观的,有些看似遥不可及,但我从不嘲笑或是否定,谁说他们的梦想不会成为现实呢?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第二、手中有事做。刚开学,手头上的事情就开始多了起来,有人说,教师就是劳碌命,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处理不完的学生问题。但换一种角度思考,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事情多意味着学校重视你,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上体现你的人生价值,不就化消极为积极了吗?我还记得去年圣诞节那两天正逢双休,我和张老师、黄老师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教师论坛,论坛上魏书生校长的报告令我印象深刻。“松”、“静”、“匀”、“乐”,这四个字在此就不一一展开,只是想强调一点,教师是一个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而爱岗敬业则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因此,手中有事做,无论大事小事,无论学校事还是学生事,都要用心做、花力气做。比如特别让我引以为傲的班级日志,其实最初的目的是交差。但经过了一系列的班级事件后,让我慢慢开始重视与学生间的沟通。三年多来,我们班的班级日志写满整整七本。这些班级日志记录了班级的点点滴滴,是我们班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是当初的我所未预想到的。它激发了全班学生的荣辱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违纪违规现象,班级日志会立即进行记录和分析,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当然,记录要客观、评价要中肯,尽量不涉及个人隐私,绝不能无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样,对好人好事,班级日志也会立即反映出来,就能及时地把这些事宣传开来。因为这本班级日志,虽然让我每天多了一件事,但却让我更能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到许多我所不了解的,学生的真实想法。第三、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而能让我觉得如此幸福之根本,源于我有长桥中学这样一个如此温暖、温馨的家。在这个家里,我就像一个孩子,能够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在遇到困难或是挫折的时候,我都能够从容应对,因为我知道在我背后有一群可靠的伙伴,一个强大的团队。无论是刚开始的“世外杯”青年教师教学展评,到“拨动学生心弦”的主题教育课,再到去年十一月让人难忘的校庆公开课,这一切的一切,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与备课组、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师都密不可分,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则成为了我的坚强后盾。特别感谢学校所拥有的这份良好风气,使大家的心贴的如此之近,可以说,因为有那么多的“亲友团”,使像我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