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教学设计西吉二中李永胜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探究去括号法则并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2.内容解析去括号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对于“式”的运算,遇到括号时,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得到去括号法则,其中运用由“数”到“式”归纳“变化规律”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以及“数式通性”的认识更加清晰,使得对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学习水到渠成.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类比讨论,归纳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2)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类比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法则,分析式子的运算中去括号前后各项符号的变化情况,得到去括号的符号变化规律.让学生能准确地表述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准确地化简整式,掌握去括号的过程中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要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三、重难点教学重点: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在括号外是负因数的情况下,通过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对整式进行化简.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章引言问题(3)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小时,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填写下表:时间路程列车通过冻土地段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因此,由上表可知:这段铁路全长为:(千米),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千米).②设计意图:从课本的章前引言入手,通过思考得到含有括号的整式,导出对去括号的探究.问题探究1: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能化简吗?应如何化简?师生活动:根据学生回答,类比“数”的乘法分配律的运算,找到化简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并进行化简得..注意:建议老师书写这两个式子时以不同颜色区分符号的变化.问题探究2:比较下面两式去括号后的变化,能得出什么规律?,.师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去括号前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产生的变化,语言叙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屏幕展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知识运用例1化简下列各式:(1);(2);(3);(4).师生活动:前两道题教师板书示范,后两道题可由学生板书完成.第(2)题强调为了防止出错,可以先用分配律将数字3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然后再去括号,熟练后,再省去这一步,直接去括号,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解: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掌握对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另外,强调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3.课堂小练兵化简:(1);(2);(3);(4);(5).参考答案:(1);(2);(3);(4);(5).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上黑板演练进行纠错,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做第(5)小题的情况,必要时要通过讲解强调步骤,复杂的去括号可边去括号边合并同类项,遇到多层括号时,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也可以先去大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小括号.4.实际应用,掌握新知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km/h,水流速度是akm/h.(1)2h后两船相距多远?(2)2h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师生活动:教师展示例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思路点拨:根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