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自主—创新—反思”的学习指导教学法——哈尔滨第165中学华超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发现,自我实践和主动探究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自我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为了更好地创建高效课堂,我也开始了一些尝试,采用了“激趣—自主—创新—反思”的学习指导教学法。这种教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建立以训练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结构。三、优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法。四、提升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力度。下面我谈一下具体的做法。一、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此外,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一个因素。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所说,“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我们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做呢?首先,积极鼓励学生。要学生达到“乐学”,必然要使他们有成功感。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使学生感到愉快,它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也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其次,采取情境教学法。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开展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个教学实践案例。那是在讲解EECBookThreeUnit7TheMountain的一次尝试。TheMountain一课主要讲了盲人Eric在同伴的帮助下克服困难登上珠目朗玛峰的故事。针对本课我在导入环节很好地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来让孩子们体验一下盲人生活的不便和主人公作为盲人登上珠木朗玛峰的不易。刚开始上课,我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想体验一下主人公的生活吗?”大家1异口同声的说:“当然了!”“好,那么请大家闭上眼睛,来做一下我说的动作,不许偷看啊!”听到我的要求,大家都纷纷闭起眼睛。“Takeoutoneofyourpensandthengiveittoyourneighbor.(请拿出你的一支笔,再把它递给你的同桌)。”指令刚说了这么一句,下面的同学就已经炸开锅了。一会这个同学说:“我的笔袋在哪呢?刚才就在眼前,怎么一闭上眼睛就找不到了。”又有一个在那边喊起来:“别碰我鼻子呀,我的手在这,在这呢。”更有同学说:“老师让咱们拿一支笔,你怎么递给我一把呀,眼睛不好使怎么手也不好使了呢?”过了好一会,同学们总算磕磕绊绊地把这点指令做完了。看着他们暂时告一段落,我又加大了难度。“OK.Standupnowandgoout.(好,请起立,然后走出教室。)”大家一听这个指令,纷纷做了起来,依旧是乱乱地一片,不时传来“啊呀!”“别踩我脚”等的声音。过了一会,大家做完了动作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怎么样?感觉如何?”“别提了,平时我们都不太注意这眼睛,现在一看,没有它们看来还真不行。”那个说,“平时的小事对于一个盲人来说真是太不容易了,以后我一定好好帮助他们。”就连我们班最调皮的李洪博都说:“老师,我谁都不服,这回我可服了主人公Eric了。别说一个盲人,健康的人又有几个登上珠目朗玛峰呀老师咱别再体验了,快去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吧!我都等不及了。”听到这些,我知道我所创设的情境已经达到了目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真实地感受到了盲人的不易,更体会到主人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辛苦。通过这次的尝试,我发现这种情境的设计也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就连最调皮的同学都有了强烈地学习欲望。有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情境的创设远远胜过老师的说教,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无疑是成功的。再次,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