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焦作市人民中学语文组李阿红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风流倜傥的唐伯虎在苏州桃花坞隐居,把自己的住处命名为桃花庵,从此不思功名,不恋富贵,闲时在桃花树下对酒吟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摘得桃花换酒钱。”面对桃花满是才子风雅。然而,在“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里,我们看到的却是面对桃花迷离惆怅的崔护。桃花竟能如此牵动人们的心绪。晋太元年间,一位渔人面对桃花美景也迷失了自我,他将有怎样的奇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板书课题)二、走进作者引入:上节课我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作业,相信同学们对作者有了一些了解。哪位同学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要引领我们走进桃花源的陶渊明先生呢?好,这位同学来回答。这位同学说出了陶渊明的基本信息,老师再来做些补充。三、学习目标引入:了解了作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掌握哪些知识呢?请看本文的学习目标!四、朗读课文引入:有了目标,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向桃花源进发吧!当然,旅途中也不能闲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美文吧!1、首先我们来听读课文,听读中注意听准字音,把握语句的节奏停顿。(音频)2、听完了课文,老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本课的字音掌握好了吗?请这一列同学进行接力朗读,注意红色字体。这几位同学读的非常好,下面我们一齐把每个词读两遍。3、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读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朗读文言文的要求:(幻灯片)这也是我们评价朗读的依据,请同学们记在心里!4、好!接下来我们请一组的同学给大家展示朗读,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呢?好,第一组同学。【师评:这几名同学读的很认真,字音很准确,节奏把握也很好。】5、现在请大家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五、疏通文意引入:在同学们的朗读声中,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桃花源。桃花源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请陶老先生给我们做导游,他满口之乎者也,我们听不大懂怎么办呢?对,我们先来翻译课文。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幻灯片)师:哪个小组有疑难?我们可以请求外援?如果都没有,我们来总结一下文中出现的特殊文言字词。(1)首先我们来看古今异义,同学们在翻译时一定要特别注意。(2)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本文中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多词一义”,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批注。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感受桃花源之美。六、整体感知引入: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世人皆向往桃花源。那么桃花源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么经久不衰的魅力呢?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桃花源给你的印象,你会用哪个字?师: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桃花源美,有人说桃花源乐,也有人说桃花源奇。那么桃花源美在哪里?乐在哪里?又奇在哪里呢?现在我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第一小组想象桃花源之美,第二小组理解桃花源之乐,第三小组品读桃花源之奇。(5分钟)(1)想象桃花源之“美”师: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都非常激烈。首先我们来想象桃花源之美,桃花源的风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第一组同学给大家描绘一下?这位同学来说。嗯,非常好,桃林美。这位同学,嗯,土地美……这个小组的同学表现非常好,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师小结:听了第一组同学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这些画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对,都是环境方面,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之美主要表现在环境美。(2)理解桃花源之“乐”师: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那么“乐”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第二组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师小结:根据第二组同学的介绍,我们发现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我们可以说桃花源之乐主要表现在人乐。(3)品读桃花源之“奇”师:桃花源的魅力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花源“奇”在何处呢?请第三组同学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师:第三组同学找出了桃花源奇之所在,洞奇人奇踪也奇,一个“奇”字涵盖了桃花源的所有。那我们齐读课文,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