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中心理现象的认识与训练的方法[摘要]在声乐学习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和培养,而容易忽视歌唱心理对教学与演唱所起的作用与影响。文章着重探讨了歌唱心理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歌唱心理培养和训练,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歌唱必须掌握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就是基础能力,她包括声音的高低感觉、声音的强弱感觉、声音的长短感觉。二是高级能力,它包括节奏的感觉、声音响亮的感觉、和谐的感觉。三是控制的感觉,它包括音高的控制、音强的控制、时值的控制、节奏的控制、音色的控制、音量是控制。四是想像与记忆能力,她包括听觉的表象、肌肉运动的表象、创造想像、学习能力。五是智慧能力,她包括联想、反射、音乐智力与天资,她包括审美、情绪反应、情感表现等,以上每一种能力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仔细分析,以上这些能力都具有强烈的心理个性特征,这就说明了歌唱包含着复杂和多方面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还需要观察力、理解力、鉴赏力、视觉想像力、表现力、抽象概括力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歌唱是生理学的,也是物理学的,但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人的身体肌肉、发声器官都充满了神经,这些神经组成遍布全身各个器官的联络网,那些从身体表层通向的大脑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或叫感觉神经。当你采取某个步骤,把信息传给你的肌肉时,就叫做传出神经,或称之为运动神经。传入神经是把外部信息传给大脑,传出神经是把内部的信息传给肌肉,使各个器官按照内部信息进行运作。这种心理反应系统恰恰就是声乐学习通过传入神经把教师的技能信息传给大脑司令部,然后,大脑司令部通过传入神经给肌肉下达命令,贯穿实施大脑司令部的意志。意志实施与贯彻的好坏程度、正确与否,又通过听觉传入神经反馈给大脑,大脑再进行调整、纠正或重新发生指令,使肌肉更准确定地运用。事实上,要经过不断反复的反馈、调整,才能正确的事实大脑意志。这种心理系统是学生声乐学习的全部过程。[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培养训练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声乐的技能、技巧,提高对声乐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并最终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在声乐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的只是对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和教学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歌唱虽然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共同参与下的多动作的组合,但歌唱时,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歌唱心理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声乐艺术的内在特点,积极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一、歌唱心理学的概念歌唱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声乐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主要从心理反应、注意、意志、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及记忆等诸多方面,揭示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艺术规律,从而为声乐教师提供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并为歌唱者找到科学的声乐学习法。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阔的学科。二、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心理因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动导向作用。动机具有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歌唱者的歌唱活动也是由歌唱动机推动的,只有当与所演唱的歌曲产生了内在的共性情感时,才能调动一切生理因素,为显示这一共性的抒发付出积极的努力,对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和指导机体协调具有重要作用。2.情感激发作用。人对某一事物的倾向会产生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也是积极活动的源泉。当人们爱好这一活动并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钻研、探究,并从事一定的活动。这也是人在各种活动中最具有活力的内因,当兴趣和爱好等心理相关因素一经激发时,就会引起人们做出意志努力,从而使智力活跃起来,使能力得到高效的发挥,达到预期目标。3.排他暗示作用。音的形象化是一种主要心理因素,也被称为听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