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60多名小学校长赴南通如皋学习考察聚焦如皋“活动单导学”下的课堂“活动单导学”下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极大的开发。育才小学王宇明校长向如皋教育同行请教课改经验。宝应国际学校的马式先校长全程录下“活动单导学”下的课堂。2011年春,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如皋安定小学朱爱华校长作为全省三个特约代表之一,将如皋“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在大会上做了精彩的汇报。从那时起,扬州教育人记住了“活动单导学”模式和这位睿智美丽的女校长。1月2日-3日,在2014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市教育局组织各县市区分管局长、小学教研员、小学校长60多人,赴南通如皋,考察学习“活动单导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安定小学就是考察的第一站。当考察团走进安定小学时,带着问题而来的扬州校长们立刻把朱爱华校长围住。而在第二站如皋实验小学,两地校长思想碰撞,更是让扬州校长们感到收获满满。本报特派记者蒋斯亮文/图【展示】活动单推动日常课堂的变革步入如皋名校安定小学,没有太多的校园参观,听取了简短的学校介绍后,如皋的教育同行们“直入主题”。三年级语文、数学两堂展示课让校长们领略了“活动单导学”下的生动课堂。和现在很多学校的课堂一样,安定小学课堂的座位安排早已是小组模式,40多人的班级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4-7人不等。第一堂展示课是三年级语文课《大作家的小老师》。经过前一节课教学,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文章的意思,那么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怎么上?执教老师为孩子们开出了四张“活动单”。第一张活动单——分角色朗读。“同桌二人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并从人物对话的语言中,感受大作家萧伯纳和小女孩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语文老师的“活动指令”一下达,教室里立刻动了起来。“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展示的孩子在角色扮演时,语气和神情都很到位,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时,老师提出一个深入的问题——“这句话反映出萧伯纳怎样的性格特征”。孩子们认为萧伯纳在故意炫耀。这个答案对不对,老师并没有立即点破。第二张活动单——读对话之外。“为什么萧伯纳会对小女孩说这句话?”“萧伯纳的目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话是故意回击萧伯纳吗?”老师一连串的问题,引导着孩子们跳出对话之外理解感知人物形象。不直接公布标准答案,老师用问题引领的方式推动着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经过小组合作和分享的过程,孩子们自己得出了答案——萧伯纳并不是真的向小姑娘炫耀自己,而是想给小姑娘一个惊喜。第三张活动单——想象写话。“写神态,写语气,写动作,写所想,人物就会更形象”,老师为孩子们总结了人物描写的小口诀,并让孩子们根据口诀续写片段:“假如我在大街上遇到大作家萧伯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有的写神态,有的写动作,有的写心理,不到5分钟,一篇篇生动的小作文就诞生了。从课文分析,到能力拓展,讲到这里,也许在有些老师眼里已经结束了。可是这位老师的第四张活动单——升华拓展,着实让观摩的扬州校长们称赞不已。语文老师选取了儿歌《大小》和陶行知先生的《小孩不小歌》,让全班学生齐读,让孩子们从两首童谣中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鼓励孩子们做一个谦虚而自信,不惧权威的学生。第二节数学课《平移和旋转》也同样在老师层层递进的活动单下达成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高举的小手、老师频频发出的表扬、拓展训练的正确率,无不向观摩课堂的扬州校长们诠释着什么是“高效”二字。“活动单像一根红线,不仅把整堂课串联起来,而且层层推进,循序渐进,构思巧妙。”校长们纷纷表示。【经验】“活动单”模式的入模到超模“活动单导学”模式最初来自教学“活动单”。教学“活动单”是由江苏省如皋中学的化学学科组在2004年研制出来的,经过实验证明可行后,在如皋市高中部分学科应用。后来,如皋市在实验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学者把脉、指导,不断建构、完善“活动单导学”的思想理念、教学原则、操作程序以及教学管理规范、制度和推广策略,进而在全市全面推广。一直陪同考察的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鞠九兵介绍说,“活动单导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