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家长学校授课内容——引导孩子在实践中成长说到实践,我们都不陌生。古往今来,关于实践的名言可真不少。例如: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那么引导孩子参与实践有何意义呢?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的意义:1、在实践中让孩子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进程人从呱呱坠地到逐渐长大,最终都要离开温暖的家去独立自主的生活,就像小鸟最终要飞向属于自己的蓝天。那么,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的羽翼早日丰满起来,更有力更安全地飞出去,飞得更高更远。人生的征途是要靠自己去跋涉的,不管是风平浪静,还是坎坷崎岖,都要自己坦然面对.在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会变得更坚强,更实际,更勇敢;同时也可能领悟到被他人需要的乐趣."被需要"是人的一种鼓舞和力量,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家长一定要大力支持孩子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以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进程,最终成为社会的人.2、在实践中加深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材,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有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因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例如:如果让孩子和自己一起上一天班,他可能会感受到父母的艰辛;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端茶送水,他可能会更懂得孝敬长辈。为远在外地的亲人写信,在这些实践中,孩子的孝敬之心就会逐渐地培养起来.再如教育孩子乐于助人,就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社会的义务捐赠活动,公益活动,助残活动.让他们在为他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产生情感的体验,增强孩子的爱心和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习惯就能逐渐养成.3、在实践中让孩子把知识学活,提高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当前,我国尖端人才比较缺乏,杨振宁先生这句话提示了深层次的原因。孩子学习了一些书本知识,如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何把书本知识变成有用的东西,并能加以运用,使孩子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还是要让孩子参与到实践这个课堂中来。让孩子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把知识学活用活。实践的内容很多,总的来说有四个方面的活动。1、社会实践社会是孩子活动的大舞台,在高度科学技术化的今天和未来,他要求我们的孩子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1)引导孩子在社区中参加各种公益劳动(2)带领孩子参观各种纪念馆,(3)指导孩子作社会调查(4)结合全民活动参与各种实践比如:“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反邪教活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的献爱心活动;“爱心助残”活动;“珍爱生命”等活动。从小培养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职责,也是从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的需要.2、劳动实践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孩子终究要独立面对社会,以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教会孩子劳动,在家庭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能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并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公益劳动等,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将会增强劳动责任感,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并能学会一些劳动技能.3、生活实践所谓生活实践,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孩子适应掌握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引导孩子进行日常生活实践,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教育孩子尊敬父母老师长辈和客人,团结同学与他们和谐相处,为他们做些好事.重要的是家长应当定下规章制度,为孩子设立"小岗位",使实践活动持之以恒.4、学习实践新课程改革与实施也更使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孩子的学习实践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家长应当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类征文,演讲比赛、研究性学习;为孩子购买图书、订阅报刊;陪孩子下棋、手工制作、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