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下午好!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小摄影师》,第一个问题朗读什么段,跳过。接下来,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请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并阐述设计的理论依据。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我给这篇文章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2—15自然段,了解文中引用人物语言的不同形式,通过反复研读感知并运用这种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我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教学重点是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个理由是,从文体特点上出发,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发现名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有不平凡的表现。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高尔基不顾个人忙碌,欣然接受并尽力配合小男孩照相的事情。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前苏联大文学家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心热爱之情。本篇课文最大的特色是,通过人物语言不同形式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活动,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感悟文本的精妙和情感。所以我把这个点定为教学重点。我的第二个理由是从单元目标上来看,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中要求引用人物不同形式的提示语。而在《灰雀》这篇课文中,已经学习了两种提示语在前和提示语在后的语言表达方法。这篇课文又出示了两种新的提示语表达方法,一个在中间,一个没有提示语,所以我还是把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提示语继续作为这一课的教学重点。第三个理由,我从年段(学情)特点上考虑到,三年级是从字词教学过渡到句段教学的重要阶段。应注重段的教学,并发现学生在认知语言形式的规律上仍存在一定的欠缺。以上就是我确定这一教学重点的三个理由,接下来,我来阐述在具体教学中,我是如何落实、突破这一教学重点的。一、品词悟情,说说,划划,描写高尔基关心爱护少先队员的语句。学生很容易找到了相关语句。我把学生找来的语句划分为四个内容进行研讨:第一个内容是2—5自然段,抓住扔纸团这个不礼貌的行为的细节描写,教师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如果突然间别人扔东西给你,你会做何感受?和对话描写,最终高尔基欣然接受小男孩采访作对比,感知人物形象。第二个内容是6、7两个自然段,抓住“吩咐”、“摆弄很久很久”、“微笑”关键词,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尤其从“摆弄很久很久”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久坐沙发上的日理万机的高尔基会想些什么呢?再通过静坐2分钟,让学生切身体会这样坐着的不舒服,用一句话来赞美高尔基,从而再次凸显人物形象。第三个内容是,8—11自然段,抓住小男孩的三哭和第十自然段高尔基的言行的细节描写:“赶紧站起来、走到窗前、大声喊道”等词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他为什么要赶紧站起来、大声喊",再次树立人物高大形象。第四个内容是:通过抓住秘书和高尔基的谈话中,引导思考最后一句话的两个“他”各指什么?从而再次感受人物形象,并发现语言描写的不同表达方式,引出第二大点。二、学习提示语的不同用法先出示所有人物对话内容,观察发现,提示语的四种不同类型,在前、在后、在中间和没有提示语。再通过划提示语动手环节,感受到提示语不是简单的表示谁说,谁问,谁答,而是要配上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品质。老师拿出第四自然段的小男孩的一句说话语言作为范例,把它改成“是的,请让我进去吧!”小男孩说。比较原句,省略“站起来,鞠了个躬”这两个词语之后,让学生朗读谈感受,得出,缺少细节描写就不能感知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拜和尊敬之意,反而让人对扔纸团的行为感到厌恶。小结得出,有了细节描写的提示语能帮助我们了解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品质。三、有感情分角色朗读接着,让学生自学下面5—15自然段,找出一句或者两句,谈谈自己的对有细节描写的提示语的体会,同桌互相读一读。第三大点,分角色朗读。可以分为三种朗读方法,一种是一人读行白部分,其余三人扮演我、高尔基、秘书的角色进行有感情朗读,一种是去掉提示语进行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部分。还有一种是把提示语都放在前面,区别对照朗读,感受提示语的多种类型是为了让行文更加活泼,更有节奏。小结归类,指导学生可以将提示语变化着来写,并且可以加上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的语言来写。接下来,我来说第三个问题:请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