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散文诗两首科目语文班级七年级(4)教师张丽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文的主题是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和冰心都借助了具体的形象来书写情感,这是值得学生体会的一点。本文适合朗诵,情感蕴藉,真挚诚恳,宜让学生深入体会。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范读与学生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齐读、分组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诗文基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2、熟读背诵两首诗。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美读法赏析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色花》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情境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赞美母爱的一首小诗《金色花》。认真聆听引入新课把握主题自主学习教师要求完成:1、生字:嗅xiù匿nì祷dǎo衍yǎn2、词语:匿笑:偷偷地笑。祷告,向神祈求保佑。学生查阅字典标注生字词。掌握相应的字词和文学常识。1沐浴:洗澡,又比喻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里。3、文学常识:(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搜集资料整合,介绍泰戈尔等知识。整体感知教师作朗读技巧提示(多媒体显示),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须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金色花》轻松活泼,应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的停顿再长一些。有时也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3.教师范读。4.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结合教师提示体悟本诗的朗读技巧。借助朗读训练,学生掌握一些朗读散文诗的基本的技巧,并通过朗读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2学生放声朗读。学生听读。合作探究教师组织:(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谈读诗的整体感受。(2)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概说诗意。明确:“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4.教师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投影显示:(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2)“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不见了孩子,妈妈惊慌紧张的心情肯1.学生齐读《金色花》,整体感知诗意。2.学生谈读诗的整体感受,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小组内形成统一意见并全班展示。进一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感受深深的母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