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人》说课稿1、教材分析《捏面人》是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一些京剧中的韵味。当唱起来的时候,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念白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这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歌曲中加上念白部分体现了教改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可根据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使他们既有成功感,有不破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对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越来越陌生,我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一点热爱。2、说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2)能按歌曲中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3)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词。重点: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难点:能即兴在念白部分创编歌词。3、教学准备:便于幼儿更形象、直观的学习歌曲我做了以下准备: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泥娃娃的歌曲,之前已掌握了一些捏面人的相关经验,为引出捏面人做好准备。物质准备:PPT课件: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图片,捏面人磁带二、说教法:歌唱活动不仅仅是教唱,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本次活动是一个多元的综合活动,有社会活动的参与,有科学方法的引导,有健康内容的渗透,更有富有艺术性的表现。教法如下:(1)视听唱: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动画片《西游记》中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等形象鲜明的图片,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2)启发式教法:运用韵律活动、语言、动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愉悦中感受与体验音乐,能主动的投入到歌唱活动中。三、说学法:《刚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有的审美感受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学法如下:1、自主欣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的、自发的学习”,本活动中老师的动作表演、图片的展示吸引幼儿主动感受音乐,在有层次的分段感受音乐中自然而然习得歌曲。2、多渠道参与法:在这节课的过程中,让幼儿借助观看形象鲜明的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老爷爷捏的面人激发幼儿情感,肢体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多种感官帮助幼儿感受说唱歌曲的特征。四、教学过程设计:《捏面人》是艺术领域中的歌唱活动,总的思路为:韵律活动激发兴趣→多种形式熟悉歌曲→激发情感角色演唱→创编新歌词。(一)歌表演《泥娃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学一学泥娃娃的样子吧!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歌表演《泥娃娃》2、教师:泥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呀?(泥巴)。今天啊,我特意请来了一位北京老爷爷,老爷爷的本领可大啦,他还会用面粉捏出各种各样的面人呢(出示课件)。来,请小朋友们来瞧瞧。老爷爷都捏了什么啊?3、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开始部分内容。幼儿观看PPT课件,自由回答。设计意图:用韵律活动来作为导入活动,激起幼儿的兴趣。在韵律活动的时候,积极主动地与幼儿进行互动。课件的出示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捏面人这项民间艺术活动。(二)情境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歌曲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有节奏的练习说白部分。1、教师: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我们一起来夸夸老爷爷吧(有节奏并加适当的动作)。2、教师:老爷爷啊,今天还想来捏几个面人,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老爷爷又捏了啥?教师跟着琴演唱歌曲《捏面人》,说白部分,教师不唱,做动作。3、教师:老爷爷又捏了啥?你看出来了吗?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来回答。幼儿回答一个后,让幼儿学一学动作。教师按顺序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根据回答,跟着琴,边说白边做动作。4、教师:“老爷爷,捏一个……”这四张图片,怎样说更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着节奏谱(出示节奏谱)拍一拍,再完整地说一说。谁能来试一试?请幼儿拍一拍。5、、教师:老爷爷,捏的这些面人,都是什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