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在我身边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神圣事业。灵魂要靠灵魂来塑造,人格要靠人格来培养。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最优质最有效塑造学生人格的教育资源。而爱,则是师德修养的灵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没有爱的心灵,是贫瘠的沙漠,不可能长出红花绿草般的美德;没有爱的教育,是干涸的河床,不可能绽放心灵的浪花。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起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只要对学生充满爱的激情,对学生施之以一种作用力的爱,学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给教师回报一种承爱的信息,教育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教师要从心理上关爱学生。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越来越开阔,知识面越来越广,情感越来越丰富,再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教师的积极影响和正确引导尤为重要。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的爱的心理渴望,在受到教师的关怀时,就会感到情绪上的满足,这是学生生活与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关爱学生,给学生以博大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偏激、不歧视、不情绪化,情真意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种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关爱是最高境界的爱,是至爱。教师要从生活上关爱学生。教师要以一颗体贴入微的母亲般的爱心,关爱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保持敏感性。如果教师能够处处为学生着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处于困境时,教师能及时予以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热情中肯的评语、一次诚心的交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从学习上关爱学生。教师都应当成为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师”,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的“经师”。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的最佳契机,和学生展开心灵的对话,使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耐心辅导和积极鼓励,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增强学生成功愉悦感。教师的职业,需要义无反顾的热爱精神。只有心中有爱,有阳光,拥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热爱教师职业,才能乐此不疲,躬耕不辍,奉献不已;才能以忘我的职业操守和浓烈的职业情感,求真求善求美,成为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坚信,只要我们以师德模范们为榜样,充满爱心,甘于平凡,乐于奉献,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