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风俗教学设计——走进中华传统节日清明一年级范悦活动目标:1.让孩子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2.让孩子知道清明节的一些习俗习惯。3.培养孩子对我国古文化的热爱之情。活动准备:视频,PPT,与清明有关的资料。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孩子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哪些知识面特广的孩子能跟老师说说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那你们知道离我们最近是是什么节日吗?重点引导孩子说出清明节。(二)学习新知,探究清明节一、简单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首先老师请孩子们来欣赏一段视频1、学生观看视频----清明节的来历。2、清明节又叫扫坟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和十月一日(寒衣节)合称为三冥节,也就是中国的三大鬼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二、清明节的习俗1、孩子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呢?2、请小朋友仔细观看清明节的习俗。提问:(1)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扫墓呢?其一,清明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曼生,陵园墓地荒芜,需要整理;其二,清明前后,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正是春游的大好时光,人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出去郊游;其三,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扫墓作为缅怀革命烈士的主要活动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为了使小朋友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缅怀他们,人们都会在清明节这天去扫墓,以表达对谈们的崇敬之情。(2)为什么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4月5日或6日是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正是人们去春游的大好时光,所以个人就有清明踏青的习惯。(3)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光,所以有谚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可见,这个气节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而春阳高照,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4)为什么要在清明插柳呢?有一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5)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6)荡秋千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一会儿老师带小朋友去玩荡秋千,好吗?(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这么多有关清明的知识,希望孩子们回去能和爸爸、妈妈或者身边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四)课堂延伸和爸爸妈妈一起,将清明节习俗做成一份小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