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有关问题分类研究一、问题的提出①②③④⑤⑥摩擦力,特别是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与大小计算,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从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特点看,有些问题直接考查考生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有些问题结合动力学问题考查摩擦力。根据高考对摩擦力的考查特点,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应加深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理解,熟练掌握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明确静摩擦力大小和滑动摩擦力大小所遵循的不同规律。二、解决的方法1.要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接触面要有挤压的力(压力),③接触面上的两物体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摩擦力方向的判断:①滑动摩擦力: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②静摩擦力: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具体的可用“假设法”和动力学规律或物体的平衡条件进行判断。3.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先判断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若为滑动摩擦力,则f=μN;若为静摩擦力,则0≤f≤fm。实际上多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来求解。4.摩擦力做功的问题:①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对物体都可做负功,可做正功,还可以不做功;②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负功,使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大小为fΔs,Δs为相对滑动的路程,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不做功。三、典型例题分析例1.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和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可能是()A.μ1=0μ2=0B.μ1=0μ2≠0C.μ1≠0μ2=0D.μ1≠0μ2≠0【解析】选A、B整体为研究对象,由于B手推力F作用还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地面对B的摩擦力一定水平向左,故μ2≠0,对A受力分析知,水平方向不受力,μ1可能为0,也可能不为0。故B、D正确。【点评】:①本题是用平衡条件来判断摩擦力的有无;②A物体虽然随B物体一起运动,但它们之间并无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摩擦力为零。但却不能因此而得出它们之间的摩擦因数也为零的结论。例2.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个水平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哪一个?()【解析】开始时F推力为零,物体和墙面间没有挤压,摩擦力为零。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开始沿竖直墙面下滑,所以开始时为滑动摩擦力。由Ff=μFN,又Ff=F=kt,所以Ff=kμt,即Ff随时间t成正比增加,当Ff增大到等于G时,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仍然滑行,随着滑行的继续,Ff已大于物体重力G。最后物体静止于墙面,变为静摩擦力。竖直方向根据二力平衡,则有Ff=G。所以B正确。【点评】①求解本题的关键是通过物理过程的分析,判断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②正压力增大,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平行于斜面底线AB的方向匀速运动,求F的大小和方向【解析】物体受力示意图最好在侧示图a和正示图b中表示:设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由平行条件得:Fsinα=GsinθFcosα=μFN2FN=Gcosθ解得:cotα=μF==G【点评】①问题中给出立体图时,在受力分析应改为平面图,平面图上易于列出等量关系;②本题中不能误以为沿斜面向上受到静摩擦力与重力的分力Gsinθ平衡,沿运动方向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平衡,物体与某一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只能是一种摩擦力。例4.如图甲所示,abcd为导体做成的框架,其平面与水平方向成α角,质量为m的导体棒PQ与ab、cd接触良好,回路的总电阻为R,整个装置处于与框架所在平面垂直的磁场中,磁感强度B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导体棒PQ始终静止不动,则以下关于导体棒PQ所受摩擦力在0~t1时间内变化情况的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由磁感强度B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可知,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大小不变,方向从Q到P也不变,又由F=BIL及左手定则,安培力F大小先变小后变大,方向先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