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课程、文化:视野的延伸与行动的改进江苏省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徐明2015年7月8日扬州——与陕西教育同行聊天人文天下,陕西教育中华文明的摇篮。80万年前蓝田人,6000年半坡文明;21.58万平方公里、国土1/40的面积,3775万\全国3/100万的人口。却几乎涵盖了中国各种类型的教育,更涵盖了中国各种困难的教育:贫困地区教育、山区教育、高原教育……也支撑起了中国第三大高教中心。在校学生745.53万,教职工总数61.10万,师生总数占全省人口的近1/4。2007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双基”的目标。2012年,启动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在基本解决了“有学上”之后,正行走在“上好学”的路上。人文天下,陕西教育大美陕西大美陕西教育大美陕西教育人请接受一位教育同行的由衷敬意!一起行走在“上好学”的道路上关于镇江和镇江教育这是一座什么城市?镇江教育走过的路……概况:历程:乡镇教育现代化—县域教育现代化—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当前重点:巩固(民生),深化(改革),提升(水平),完善(体系)一段不算多余的开场白★接受任务的心态:犹豫—挑战—机缘★为什么用“聊天”:训话—谈话—对话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论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三流的学校忙课堂二流的学校忙课程一流的学校忙文化一句不是笑话的笑话三流的学校忙课堂二流的学校忙课程一流的学校忙文化一句不是笑话的笑话课堂:学校的生命线课程:学校的活力源文化:师生精神的皈依三者构成了学校和教师工作的重点任务与必须自然延伸的视野新常态的经济:降速度,调结构,转方式新常态的教育:基础教育的困境:质量:均值高,方差小创新:均值低,方差小人文:均值低,方差大事情正在起变化……◆时代在转型:三部电影、消费时代,交互生活,自我凸显、压力丛生◆学生在变化:三代人事情正在起变化……◆时代在转型:◆学生在变化:◆教育在改革:一场争论,三大实验新教育实验: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校发展模式。书香校园。晨诵、午读、暮省。新基础教育:叶澜。“把课堂还给学生;把班级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教师;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新学校行动:李希贵。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新学生、新制度、新课程、新文化、新老师和新校长。客户思维、问题思维、产品思维。新优质学校:上海。“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教育寻找适合的学生。不挑选生源,不争抢排名,不集聚资源,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科学有效得持续发展。◆学校在行动:模式纷纭,各领风流。(潍坊教室革命—北京十一学校学校革命—上海天山一小教育革命)新常态的经济,新常态的教育由制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由学生服从学校学习成才向学校适应社会培养人才转变。核心价值:从适合教师向适合学生转变;从要求教师向激发教师转变新常态背景下,如何面对并重构我们的课堂——课程——文化?(1)从来没有救世主: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自己(2)山高人为峰:心有多远才能走多远(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来没有完美的改革,只有不断改进的实践课堂、课程、文化:视野的延伸与行动的改进江苏省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徐明2015年7月8日扬州——与陕西教育同行聊天一、确定共识1.时代共识:市场化——服务与边界治理全球化——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智慧校园2.理论共识:教育学——人本主义与互联网+课程论——建构主义知识观教学论——开放互动评价论——走向多元3.实践共识:新课程改革,新课堂时空,新教师发展,新学校建设,新学生德育,新教育治理与新教育资源4.个性化共识:我与我们——我们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文化二、我们的课堂从我的课堂走向我们的课堂教师主宰:过时了学生主体:待唤醒现实期待:我们——伙伴与合作性同事(里特尔)二、我们的课堂从规范的课堂走向新的课堂规范课堂关键词:效果、效用、效率;站在课堂,上一节规矩的课赢在课堂,上一节个性的课享受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