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长沙市第38期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学习体会东郡小学廖芳学校是校长的作品,校长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决定一个学校的兴衰成败。在当今信息时代,校长只有勇立时代潮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更新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书育人的思想,才能更好地办好一所学校。根据教育局安排,我于3月28日至4月28日参加了长沙市第38期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班学习,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为规划学校“十三五”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理论学习,有跟岗学习和网络研,在本次学习中,通过专家的引领,让我深知校长的责任,校园文化的内涵、团队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在跟岗学习阶段,我与兄弟区校的6位校长一起在开福区清水塘三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交流学习,通过行政例会、主题经验分享、管理案例论述、考察校园、参与式互动交流等方式,让我们深度感受了学校校园文化底蕴,观摩了学校日常管理及研讨活动,学习了区域公民素养教育项目的实施方法与途径。在研修学习阶段,我认真参与网络研修学习,积极完成网络研修学习作业以及各项资料的提交工作。总之,参与本次培训让我收获很大,深受启发,同时也让我找到了教育的差距,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以及思想的洗理。感谢市教育学院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为我们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现在我就本次学习谈自己的五点学习感悟。感悟之一:专家引领,理念先行,推进教育内涵发展。在第38期校长任职培训班中,市教育学院为党员们安排了七个专题培训,围绕着“规划学校“十三五”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主题进行,其中,有国家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特聘家、长沙市人民政府督导室主任、长沙市教育“十二五”规划起草首席专家黄泽教授的《规划学校发的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他让我们明确了校长的角色定位,校长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明确了面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作为校长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做。长沙市教育学院刘德贵教授则与学员们进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他出《标准》出台的背景、理论依据、基本内容、教师成长的引领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让我明确了办好一所学校的必要之处是,学校必须以德为先,坚持育人为本,尊重人的发展规律,重视能力的发展,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长沙市教育学院肖万祥院长作《现代学校校园文化的培育》专题讲座中,让我明确了什么是校园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的内涵,如何培育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而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的武建谋校长则从学校的办学理念“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出发,以一个一个事例详细阐述湘一外国语学校的校园文化,让我们感受到学校在用心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长的环境,用心为每一位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这样的教师才能走得长远。总之,每一位专家们都是在以他们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术研究为背景,站在改革的最前沿,进行精辟的论述。他们把国内外理论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把严肃的学术与幽默语言艺术结合,采用参与互动的教学方式,令各位校长在讲座中描绘着现代校长抵达成功的坐标,专家们的精彩报告、高层建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启发性,使学员们深受启迪。感悟之二:用心培育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众所周知,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清水塘三小作为一所才建校四年的新型学校,首先注重主题文化的建设。学校承“清水塘”小学的文化传统,借其“源头活水”,充分挖掘水文化的精髓,构建学校尚水育人体系,致力于“培养有品、有识、有恒的中国人”。学校提出“以水为师,道法自然,促师生分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源自于老子《道德经》,即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所以我们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和师生成长规律,才能促使其身心分健康成长。进入校园,“上善若水”四字校训印入眼帘,它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润泽万物而不争名利。学校将办学理念、学校愿景、校风、教风、学风、团队精神、教育策略、学习策略、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