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交际情境,激活口语训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但口语交际教学因大多在课堂进行,不可能都是真实的交际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以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或语言描绘,创设情境;或回忆生活,体验情境;或图画、影视,再现情境;或音乐烘托,想象情境等。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一篇看图编故事的口语训练,共配有四幅图,主要是描写一个小朋友在家里写作业,一个陌生人突然来敲门,小朋友这时该怎么办呢?图下的提示揭示了本课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及要求:让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来编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还兼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创设交际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是本课的教学所在。一、巧设话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来。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引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情感,又能启动学生的口语交际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口语交际经验。所以,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依据教材,科学设计充满情趣的课堂引入情境。上课伊始,以谈话方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好的故事,都是人们精心编出来的。大人们能编,小朋友也能编。你们想编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看图编一个故事吧!看谁编得最好,他就是故事大王。通过谈话,营造口语交际期待,在期待中学生开始“动”起来,在期待中学生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二、再现交际情境,让教材活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觉、自主意识不强,对各种活动完全是凭兴趣进行的,只有学习内容、交际形式新颖、活泼,学生才愿意说、乐于说。因此,要巧妙创设形式多样、新颖活泼、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产生交际的内在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去。1、以画面引说教材中的口语交际配有多幅“情境图”,它可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观察思考和说话的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联系图画提供的人、物、境,根据画面展示给学生的事情发展进程中的那一瞬间,向前推理,推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向后推理,推出事情发展的结果,然后连起来理出事情发展的全过程。这样,学生在观察图画的过程中,看想结合,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态度、表情,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再现图中情境。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再现图中的情境,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改组再造图画提供的情境,创造出适合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2、以“话题”导说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内容比较简洁,给学生预留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教学时有必要对其补充,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充实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这位叔叔有可能是小明认识的叔叔,有可能是小明不认识的叔叔。如果小明真的是认识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他该怎么做呢?如果小明不认识这位叔叔,他该怎么办呢?组织学生就具体的情境开展“假如是我怎么办?”的讨论,在小组内互相说,比一比谁编的故事好。学生的好胜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以表演助说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的手段来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练习口语交际。教材里运用连环画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独自在家写作业,忽然有人敲门,并自称是这个小孩爸爸的朋友,提出的话题是:图上的小朋友该怎么办?这个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是很贴近的,大家分小组讨论后,就可以两人一组把当时的情景和讨论的结果表演出来。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使枯燥的教材转化为学生的形象表现,学生在形象表现中掌握知识。角色表演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了整个情境的一部分,既是情境的感受者,又是情境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学生通过小品或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展示交际情境,可以让演员(学生)体验人物的言行,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