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导入设计高中历史课程-必修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国较早进入奴隶制文明社会,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奴隶社会政权更替:夏--商--西周--春秋(约2070BC-476BC)。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推进新课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源于夏的王位世袭制☆☆介绍讲述禅让制: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英雄时代、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掌握世袭制确立的朝代、人物、含义(特点)、方式、王权具有何种色彩,理解从禅让到王位世袭是中国古代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讲述:禹治水有功,得以继承部落联盟首领,势力不断壮大,建立起夏朝。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启袭禹帝位,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这就改变了自原始社会末期以来民主推选首领的禅让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世袭制确立,“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家”。商朝时,王位世袭的方式有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没有确定的规则。但在西周有了变化,西周时嫡长子继承制正式确立,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将要学到。王位世袭制解决了最高统治者的继承问题,以王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使得“国”和“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在中国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多媒体显示:大禹治水的传说、戴冠冕的夏禹、刻有卜辞的牛骨、夏朝的疆域图,最早的宫殿遗址。教师设问:(1)观察禹的装束,其身份和地位有何变化?从卜辞来看反映出王权带有什么色彩?是由什么决定的?(2)禹建立的夏朝有何特征?和部落联盟有何不同?禹从装束看,已从部落联盟的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王权和神权相结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多媒体显示: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教师设问:(1)两段材料描述了何种社会现象?(2)从何朝起出现了材料的不同情况?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一定的专制。那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教师指导阅读思考,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归纳答案:(1)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材料二“天下为家,各亲其亲”。(2)夏朝建立前后。实质:世袭制确立,奴隶制形成。(3)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规律总结: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发展推动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表现在各领域的变化。政治领域主要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它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夏商的政治制度还不完善,血缘色彩极浓,且有神秘色彩。☆☆师生小结:开始:夏朝-启含义(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没有确定的规则影响:“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延续至清朝灭亡评价: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历史的进步。☆☆过渡:夏商不仅在中央实行王位世袭制,还建立起从中...